摘要:216.9亿美元,这是广交会第一期交出的成绩单,比上届多揣进兜里8.6%,相当于一天净增1.6亿美元。
216.9亿美元,这是广交会第一期交出的成绩单,比上届多揣进兜里8.6%,相当于一天净增1.6亿美元。
数字听起来像新闻联播,但落到工厂老板身上,就是仓库一夜清空,工人三班倒,连食堂阿姨都加了两小时班。
绿色订单最疯。
新能源车展区2万平方米,被1.2万名外商围得水泄不通,比亚迪的展台玻璃被挤裂两次,工作人员用透明胶现场打补丁。
一位土耳其采购商看完广汽埃安,直接下口头协议:先拿500辆,明年再谈1000辆,价格不砍,只要求把充电桩说明书翻译成土耳其语。
三天后,新能源展区意向成交比上届飙了35%,传统燃油车展区反而冷清得像图书馆。
“一带一路”国家成了金主。53.6%的成交额来自这些老朋友,比上届又多了2.3个百分点。
越南商人阮德忠把行李箱换成28寸编织袋,里面塞满光伏板样品,他算过账:同样一块550W组件,中国报0.12美元/瓦,比本土厂低3美分,海运回国卖0.18美元,毛利还有30%。
他现场签了三个柜,走胡志明港,15天到家,比从韩国进货快一周。
机电产品依旧扛把子,占55.2%,但玩法变了。
宁波一家做真空泵的小厂把机器连上Wi-Fi,手机远程启停,老板把二维码贴在机身,采购商扫码就能看实时功耗。
三天收到400张名片,其中60%备注了“需要API接口”。
老板感慨:以前卖机器靠嗓门,现在卖的是数据接口,不会写代码差点没资格摆摊。
数字化工具成了新器官。
官方App的AI翻译每天被戳50万次,最热门的是“砍价场景”——系统自带“再便宜5%我就下单”的33国语言版本。
一位阿根廷女采购商用西班牙语对着手机喊价,AI直接播给中山老板听,老板回一句“成本线了”,AI再翻成西语,30秒来回,比带翻译省钱。
VR展厅更夸张,访问量同比涨120%,一位居家隔离的德国买家戴着头显逛了四家LED屏厂,最后把55万美元订单甩给深圳坪山一家只有15人的初创公司,理由是“他们的VR样品最亮”。
配套也跟着卷。
广州地铁宣布境外卡直接刷闸,第一天就收了2.3万笔欧元、美元、迪拉姆。
酒店提前一个月被订空,琶洲周边民宿涨到千元一晚,房东把自家客厅改成六人间,仍被抢光。
一位埃及采购商在电梯里用生涩中文说:“中国像高速电梯,按哪层都直达。
”
热闹背后,订单结构在悄悄换芯。
智慧医疗专区第一次出现,AI看片机、可穿戴超声、手术机器人排成一排,一位沙特公立医院院长看完国产骨科机器人,现场拍板买两台,要求加装阿拉伯语语音包。
工作人员连夜把“请放松,即将开始截骨”翻译成阿拉伯语,院长听完笑了:“声音比我的麻醉师温柔。
”
新能源、数字化、医疗新三件,正在接棒家具、服装、家电旧三件。
一位做了二十年圣诞灯泡的汕头老板,把摊位改成储能电池,样品上贴着“给欧美别墅停电备用”,三天拿到波兰客户十年长约。
他说:“灯泡只能亮一个月,储能能亮十年,客户算账比我精。
”
闭幕那天,展馆广播提醒撤展,很多人还在改合同。
一位俄罗斯采购商把羽绒服脱了,只剩短袖,他说:“外面降温,但这里在升温。
”他指的不是空调,是订单热度。216.9亿美元只是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还在排队,全球买家带着空箱子来,满箱子走,而中国的工厂正把机器开到最大,准备把热度变成持续的温度。
广交会就像一面镜子,照出全球钱包的流向:谁有绿色技术,谁有数据接口,谁就能接住下一波热钱。
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老产品也换不来新订单。
展会结束当晚,深圳宝安一家小厂把标语改成“不做库存,只做趋势”,灯牌亮得刺眼,像给所有外贸人留的尾灯——跟上,就能一起回家;跟不上,就只能在黑暗里自己摸索。
来源:才高八斗熊猫S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