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见过一个78岁的老人,家里连净水器都没有,却用三十年前的旧台历背面写满表演心得吗?
你见过一个78岁的老人,家里连净水器都没有,却用三十年前的旧台历背面写满表演心得吗?
李保田就是这么活着的——不拍广告,不凑热闹,连儿子都说他“倔得像块老石头”。
那年他把《钦差大臣》的制片方告上法庭,全网骂他不懂变通。
没人想到,二十年后,广电总局的新规里明明白白写着“禁止注水”,平台片单里七成是24集以内的短剧。
他当年的“较真”,成了行业不得不低头的规矩。
他拒绝的代言加起来能买下三套北京四合院,可他连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贵的,桶装水一换就是五年。
有人问他图什么?
他说:“戏是演给活人看的,不是演给算法看的。
”这话听着像老头子牢骚,可你刷豆瓣《宰相刘罗锅》的弹幕,满屏都是“谢谢您没糊弄我们”。
他不露脸,不直播,不发微博,却每周在济南老房子里给年轻人免费上课。
屋子小,椅子旧,连录音笔都是二手的。
可那些孩子走的时候,眼睛是亮的——他们第一次听见有人讲“演戏不是抢镜头,是把命放进角色里”。
儿子晒出一张全家福,三代人挤在客厅,他坐在角落,手里捏着一支秃了毛的钢笔,在旧日历上画人物表情。
那张纸边角都磨破了,可上面的笔迹,比任何热搜都更真实。
有人问,这个时代还配得上这样的老人吗?
你看,他住的小区电梯坏了三年,物业催物业费,他从不交;可他捐出去的三千本书,每本扉页都有手写批注。
有人在图书馆翻到一本《表演艺术入门》,内页写着:“别信什么‘人设’,你心里没东西,镜头比谁都清楚。
”
他没拿过热搜,没上过综艺,可去年金鸡奖颁给他终身成就奖时,全场起立。
没人喊口号,没人哭,可你从那些老演员眼里,看懂了什么叫“活着的尊严”。
现在,流量还在疯涨,资本还在算计,可你打开视频平台,发现年轻人开始追老剧了。
不是因为怀旧,是因为他们终于发现——那些不演戏的演员,才最懂戏。
李保田没赢过市场,但他赢了时间。
来源:最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