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813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王大爷今年62岁,退休后最大的爱好就是泡壶热茶,早晚各一杯,风雨无阻。他患高血压已有8年,一直靠吃药控制。前阵子到医院复查,医生看了他的血压记录后反而劝他:“继续保持你喝茶的习惯,对你血压稳定挺有帮助的。”
王大爷有些惊讶:“不是说茶叶里有咖啡因,会升高血压吗?”医生却解释:“适量喝茶,尤其是绿茶和乌龙茶,反而对高血压有一定保护作用,不少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很多高血压患者一听说“茶里有咖啡因”,就立刻把茶列入“黑名单”。但事实上,适量饮茶并不会显著升高血压,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助于血压控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明确指出,适当饮茶可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推荐选择低咖啡因的绿茶、白茶等。
茶叶中的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扩张血管的作用,这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利大于弊。关键在于控制浓度、注意时机、避免空腹大量饮用。那么,医生调查发现,那些长期喝茶的高血压患者,身体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1、血压更稳定
医院一项研究发现,长期饮绿茶的人群,其收缩压和舒张压波动幅度明显小于不饮茶者。这是因为茶中的茶多酚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还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活性,从而起到轻度降压的作用。
这并不意味着喝茶能代替降压药,但配合科学饮茶,能让血压更平稳、药物剂量更容易控制。
2、心血管风险下降
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危险的是它带来的并发症:中风、冠心病、心衰等。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天喝1~2杯茶的人群,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比不喝茶的人低20%以上。
这是因为茶中的多酚类物质不仅能抗氧化,还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速度,从而减缓动脉硬化的进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喝茶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长期保护。
3、体重更容易控制
不少高血压患者伴有代谢综合征,比如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等。控制体重,是血压管理的重要环节。
科学研究指出,茶叶中的儿茶素可促进脂肪代谢、提高基础代谢率,尤其是饭后饮用淡茶水,有助于减少油脂吸收。
日本京都大学一项临床实验还发现,坚持饮乌龙茶6个月的超重人群,平均体重下降2.5公斤,腰围减少了3厘米。对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这样的“副作用”,其实是件好事。
医生也提醒,喝茶虽对高血压有益,但“喝错了”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1、茶泡太浓,反而刺激心血管
不少人图口感,把茶叶泡得又浓又苦。其实这样会使咖啡因含量过高,容易引起心悸、血压波动。建议每次泡茶控制在3克茶叶(约1平勺)以内,使用300~500毫升热水,冲泡时间控制在3~5分钟。
2、空腹喝茶,易胃部不适
早晨空腹喝浓茶,会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部不适、甚至诱发胃炎。建议饮茶时间安排在饭后一小时左右,既可辅助消化,又能避免刺激胃肠道。
3、晚上喝茶影响睡眠
高血压患者本就容易因血压波动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如果再在临睡前喝茶,容易加重入睡困难。建议晚上7点后避免再饮茶,尤其是红茶、黑茶一类含咖啡因较高的茶种。
专家普遍认为,科学饮茶可以成为高血压患者日常管理的一部分,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茶种:推荐绿茶、乌龙茶、白茶等,避免碳焙浓茶。
控制饮用量:每日2~3杯,每次不超过300ml。
注意饮茶时间:避免空腹、睡前饮茶。
注意个体差异:如有胃病、肾病、失眠等,应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饮茶。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本身对咖啡因敏感或正在服用特定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应当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茶习惯。
茶不是良药,但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生活调养方式。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与其担心茶能不能喝,不如学会怎么健康地喝。只要方法得当,坚持半年,你的身体可能比你想象中更轻松。
参考资料: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
[2] 刘力生等. 茶多酚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管功能的影响[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 13(1): 25-29.
[3] Kuriyama S, et al. Green tea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due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ncer, and all causes in Japan. JAMA, 2006;296(10):1255–1265.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艾中医健康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