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儿与少年·同心季》播到第八期,播放量破2.3亿,豆瓣8.5分,可你刷着弹幕,心里还在打问号:龚俊到底是不是被PUA了?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看综艺,看的不是节目,是解谜?
《花儿与少年·同心季》播到第八期,播放量破2.3亿,豆瓣8.5分,可你刷着弹幕,心里还在打问号:龚俊到底是不是被PUA了?
马思纯那几句话是开玩笑还是真刻薄?
张晚意为什么总在镜头外忙活?
你以为你看到的是旅行真人秀,其实是剪辑师和艺人联手演的一场“真实”大戏。
制作组说捷克部分素材少是因为拍摄许可限制,可没人告诉你,那35%的原始素材里,张晚意和龚俊凌晨四点蹲在布拉格街头,用手机地图一条条核对公交路线,谁订的酒店、谁背的行李、谁偷偷给每个人塞了晕车药——全在镜头外。
他们没说,你当然以为龚俊是“劳模”,可真相是,有人在幕后扛了七成的活,还笑得比谁都轻松。
马思纯被骂“嘴毒”,可张晚意发了条微博,配图俩人挤眉弄眼,写“马老三别打我”——点赞50万。
那不是和解,是默契。
你骂她刻薄,可她朋友圈里,是凌晨三点和那英聊失眠,是群里每天早上发的“今天吃啥”“别忘带伞”,那群人,真成了“一家人”。
你讨厌剪辑,可你越讨厌,越看得认真。
因为现在的综艺,早就不靠剧本撑了,靠的是“没剪掉的破绽”。
那些你以为的“翻车”“尴尬”“内耗”,其实是真人秀最后的诚实。
龚俊的组织力被放大了,可没人提他录完节目瘦了六斤;
张晚意被贴上“喜剧人”标签,可他微博里发的全是手绘地图和行程表;
马思纯被说“情绪不稳定”,可她那一句“我就是想说真话”,让5亿人点开心理话题——原来我们不是在看明星,是在找自己。
25到35岁的人,占了观众五成八。
他们不看热闹,他们看的是:这些人,是不是和我一样,一边拼命装没事,一边偷偷撑着?
下期王鹤棣要来,热搜又要炸。
但你真以为,他会是那个“救场”的人?
不,他只是又一个被剪辑放进你视线的变量。
我们早就不是在追一档节目了。
我们在追一种可能:
在所有人都戴着面具的世界上,有没有人,能笨拙地、真实地,活成自己?
那些没播的花絮,才是真正的节目。
而你,早就成了它的共谋者。
来源:小鱼独爱看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