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米沃什曾说,言语和音乐如果是时间上的抑扬顿挫,那么建筑则是把节奏转化为空间;在春沐源小镇,除了以诗乐形式向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隔空对话,香港诗歌节亦邀请到刘家琨、张永和、朱涛三位建筑名家,在「诗之礼堂」展开筑与诗的思维碰撞,探讨公共空间与社区生活的价值所在。
时 间
10月16日16:00
嘉 宾
刘家琨、张永和
主持人
朱涛
音 乐
陈思来、李劲松
直播观看地址
特 邀 嘉 宾
Liu Jiakun
刘家琨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 主持建筑师
1999于中国成都创办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建筑实践关注社会现实、尊重地域文脉、融入现场环境、提炼民间技艺,设计作品体现了当代建筑理念和对传统的精神继承。主持设计的作品被选送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等众多国际展览。曾获亚洲建协荣誉奖、建筑实录中国奖、远东建筑奖、自然建造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德国设计奖等多个重要奖项,并应邀在国内外多所知名院校及机构开办讲座。2023年创办玉林颂・设计空间,旨在搭建一个具有包容性和互通性的设计类交流平台。2025年,刘家琨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上下滑动浏览
Yung Ho Chang
张永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荣休教授
张永和先生曾在中国和美国求学,于1984年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建筑硕士学位。自1992年起开始在中国实践,1993年在美国与鲁力佳创立非常建筑。他曾荣获诸多奖项,如1986年荣获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第一名,美国“进步建筑”1996年度佳作奖,2000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贡献奖,2006年获美国艺术与文学院的学院建筑奖,2016中国建筑传媒奖实践成就大奖,2019年Domus世界最佳100+建筑事务所,2020年度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建筑奖,2020 ArchDaily中国建筑年度大奖等。至今为止出版发表多本书籍和专著,包括中英双语作品集《设计研究体验》,中英双语《世界建筑 — 造的现代性:张永和》,英法双语《Yung Ho Chang / Atelier Feichang Jianzhu: A Chinese Practice》以及意大利语《Yung Ho Chang:Luce Chiara,Camera Oscura》等。他曾多次参加国际建筑及艺术展,从2000年至2008年,先后六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曾在美国和中国的多所建筑学校任教。1999至2005年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创始人、教授;2005-2010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曾任美国哈佛大学丹下健三教席教授、密歇根大学伊利尔・沙里宁教席教授、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贺华德・弗里德曼教席教授等;现任麻省理工实践教授及香港大学荣誉教授。2011-2017年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选委员会评委。▲上下滑动浏览
Zhu Tao
朱涛
朱涛,香港大学建筑系副教授、香港大学中国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朱涛建筑工作室主持,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
他的论文发表在AA Files、AD、Bauwelt、a+u、Domus和《时代建筑》等期刊上。他出版的历史专著包括《梁思成与他的时代》(理想国,2014) 以及与十九位国际建筑学者联手写作的首部世界当代建筑通史A Critical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1960-2010 (Ashgate,2014)。他于2010年获得由《南方都市报》及八家中国建筑媒体联合主办的“中国建筑传媒奖”首次颁发的“建筑评论奖”。他的作品主要为公共项目,包括学校、图书馆、汽车客运站、街道、公园和水库等多种类型。近期他带领港大团队和工作室与深圳和东莞政府密切合作,通过研究和设计,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发展出谋划策。
▲上下滑动浏览
表 演 嘉 宾
陈思来,古琴、南音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非遗传承中心特聘教授。出身书香门第,教育世家,于2013年与南音非遗传承人蔡雅艺共同发起“南音雅艺”小众南音推广平台,并在全国多地开班授课。曾主持录制多张南音专辑,包括《月照芙蓉》《梅花操》《清涼歌集》等。他主持制作多个国家级出版项目,代表作有「国家非遗」《太谷秧歌》(DVD28张)、《凝固的乡音──太谷秧歌》、「“世遗”南音记录工程」之《南音指谱大全》《南音锦曲200首》,以及《南音曲库1000首》等。曾多次出访瑞士、德国、奥地利、日本、韩国等地。于2021年创办了「大雅和堂」古琴传习馆,2023年发起“双清乐游”南音与古琴非遗行走计划,目前已行走中国、日本两个国家三十多个城市,剧场、美术馆、园林、寺院、高校。
李劲松从事音乐事业超过35年。创办“亚洲传声Noise Asia”,这间在华人地区独立音乐场景中最重要的唱片公司作为起点,李劲松在30多年的时间里,参与和从事过包括独立音乐的唱片发行和代理、音乐创作、出版、版权代理、媒体宣传、演出组织等工作。他对华人地区的实验与独立音乐场景有着非常大的贡献。
1996年,李氏在纽约推出首张个人专辑《PAST》,自此踏足音乐创作领域,涉足音乐类型广泛,从前卫音乐到实验性、具象音乐、电子、新古典、工业噪音、跳舞音乐到电子世界爵士乐等。他曾以不同艺名及组合演出,又与众多著名音乐人合作,对引进和推广国外前卫音乐以及支援独立厂牌和音乐人不遗余力。到目前已策划30多个不同领域音乐和艺术大型活动,出版18张专辑CD和26张合集,给50多部现代舞和电影做配乐,他曾应邀参超过百个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不同艺术节与音乐节,如意大利法比加欧罗巴艺术节、威尼斯双年展、巴塞尔艺术节、科隆音乐三年展、卑尔根国际音乐节、横滨三年展、北九州双年展、新加坡华艺术节、越南河内声音元素艺术节、哥斯达黎加国际艺术节、台湾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香港新视野艺术节、丝绸之路艺术节、香港国际诗歌之夜等艺术和音乐盛会。多年来,与李劲松合作过的音乐家或艺术家,足以写成一幅当代音乐场景的地图。
除了亚洲传声,李劲松新开设了一个厂牌Dicksonia Audio,专注于自己创作作品的出版和发行。这也有助于他拓展个人在创作上的自由。经常出席在世界各地的音乐节或演出的李劲松,也在一些艺术学院和大学举行讲座,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分享他在创作或音乐工作的经验,希望让听众能拓宽思维去接受和看待艺术和音乐。
北岛教授(创始人、主席)
唐小兵教授(总顾问)
宋子江教授(执行总监)
何依亭女士(常务总监/总策划)
李劲松先生(艺术创意总监)
何思颖(项目统筹)
郑文煜(编务统筹)
刘奕奕(国际统筹)
浅阿(内地统筹)
李毅翔(项目统筹)
范斯欣(项目主管)
郭练(创意设计)
音乐
蔡雅艺(泉州南音、南音筒箫、琵琶、四宝)
陈思来(古琴、南音筒箫)
史丞言(大提琴)
高樱(歌手)
李燕(视觉总监、电子)
郑蔚(视觉总监、影像编程)
郭劲刚(技术总监)
陈秋红(制作总监)
梁晓睿(市场总监)
邓卓华(宣传)
设计王灵远(创意总监)
蔡警锋(设计指导)
鸣谢相关图书
给孩子的诗2
北岛 选编
活字文化 策划
中信出版社 出版
2025年9月
北岛潜心11年,为孩子精心编选
让经典诗歌,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
著名诗人北岛送给孩子的诗意之礼。在这些诗歌中,有温暖,有爱,有对过去的怀念,有对未来的畅想,有成长的经历,还有人生的智慧。愿这本诗集,可以点亮孩子的童年。全书共收录120首中外经典诗篇,包含83首外国诗歌和37首中国诗歌,涵盖30个国家117位诗人诗作。从松尾芭蕉的俳句到普希金的叙事诗,从泰戈尔的童真到海子的炽烈,以诗为舟,带孩子驶向语言、文化与生命的辽阔海洋。
守夜
北岛诗自选:1972-2022
北岛 著
活字文化 策划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
2025年1月
《守夜》是诗人北岛一生诗作的精华回顾,由北岛亲自选编,时间贯穿1972年至2022年,历时整整半个世纪。
2007年,诗人在即将步入六十耳顺之年时开始着手筛选一生写作,几十年的诗歌生涯留下140首的《守夜》。这其中,既收录了北岛早年震撼无数人心的代表诗作,也收录了诗人在异国他乡游历时,身处困顿以及艰难的语言转换中以母语凝炼而成的作品。
该版《守夜》还收录了北岛最新创作的自传体长诗《歧路行》重要选章。2009年编完《守夜》后,北岛开始挑战长诗,期间因病三年无法写作,从动笔到完成,前后历经十一年的岁月。《歧路行》每个章节都是一个高度浓缩的信息胶囊和时空迷宫,是已至“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年的北岛对个人命运和当代历史的回溯。
很多年
北岛散文精选
★ 自由的心灵,照亮漂泊旅程
《很多年:北岛散文选》是北岛最新的散文精选集,收录诸多经典名篇,包括《城门开》《青灯》《午夜之门》《蓝房子》等名作。从故乡、故人、他乡、诗和诗人四辑出发,跟着北岛走遍天涯。
★ 读北岛,必须一本诗,一本散文
他的诗是礁石,坚硬、冷峻,却托起跨越代际的精神潮汐;他的散文是红酒,醇厚、柔润,层次丰富,具有清澈的复杂和透明的深度。
北岛在散文中梳理了发生在20世纪末珍贵的人和事,他的个人书写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北岛以凝练的文字回顾了与外国著名诗人学者如艾伦•金斯堡、艾略特、苏珊•桑塔格等人的往来,其生动性不亚于珍贵的历史影片。他还以当事人的视角,生动地描写了成立“先锋派”等文学事件,反映了年轻一代的精神风貌和深刻思考,是当代文学史、思想史的绝佳补充材料。
此外,北岛回忆了自己的老师、工厂师傅、长辈与晚辈,提到自己搬家、饮酒的生活趣事,北岛在这些人与事中寄寓了对故土亲友的眷恋,使得诗人独有的浪漫气质与生活气息跃然纸上。
来源:活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