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层次思维下洋河股份的投资思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6 13:11 1

摘要:白酒连跌五年,结合芝加哥学派市场有效性理论,第一层思维的考虑是白酒渠道库存高企,动销不畅,将最终反噬白酒上市企业报表,年线五连跌也充分反应市场对白酒的预期。但要看到的是,白酒从2021年开始下跌,彼时白酒财务数据依然亮眼,但真正的投资者已经通过调研、前瞻性研判

最近在读《投资最重要的事》,反观印证我自己的操作逻辑和思考过程,颇有很多启发,结合我对白酒投资逻辑、标的选择及介入时机,将思考过程纪录如下:

划线点1:关于第二层次思维(原文摘录)

第二层次思维深邃、复杂而迂回。第二层次思维者要考虑许多东西:

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会在什么范围之内?

我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我正确的概率有多大?

人们的共识是什么?

我的预期与人们的共识有多大差异?

资产的当前价格与大众所认为的未来价格以及我所认为的未来价格相符的程度如何?

价格中所反映的共识心理是过于乐观,还是过于悲观?

如果大众的看法是正确的,那么资产价格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如果我是正确的,那么资产价格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划线点2:关于非共识性预测(原文摘录)

问题在于,非凡的表现仅仅来自正确的、非共识性的预测,而非共识性预测是难以正确做出并且难以执行的。

白酒连跌五年,结合芝加哥学派市场有效性理论,第一层思维的考虑是白酒渠道库存高企,动销不畅,将最终反噬白酒上市企业报表,年线五连跌也充分反应市场对白酒的预期。但要看到的是,白酒从2021年开始下跌,彼时白酒财务数据依然亮眼,但真正的投资者已经通过调研、前瞻性研判,看到了隐藏在靓丽财报后的风险,因此“公司盈利下滑”和“股价必然下跌”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错位。更多追踪,微关-盾矛投资。

当下,连跌五年之后,白酒是否存在机会?(即非共识性预测,白酒是否可以回到正常的增长轨迹) 。结合第二层思维逻辑,推演如下:

第二层次思维的起点,是跳出“单一结果预判”,转向“结果范围推演”。第一层思维只会问“这家公司明年盈利会涨吗”,而第二层次思维者会先界定“是否增长”“未来盈利可能落在10% - 30%增长区间内”,再进一步判断“大概率会实现20%左右的增长”。这种思考方式的关键,在于承认市场的不确定性,用“概率思维”替代“确定性幻觉”——就像天气预报不会只说“明天会下雨”,而是给出“降雨概率70%”的量化判断,为后续决策预留容错空间 。

在界定结果范围后,第二层次思维会聚焦于“共识差”的挖掘。市场价格本质是“大众共识”的反映,而超额收益往往源于“大众共识”与“客观事实”的偏差。此时需要回答三个核心问题:当下市场对资产的共识预期是什么?我的预期与共识相差多少?这种差异是否有扎实的逻辑支撑?比如当全市场都因“白酒渠道库存堰塞湖”看空白酒,第二层次思维者需要考虑,在渠道库存高企、去库存的当下,白酒企业需要做什么?洋河做了吗?是否可以更早的实现供销平衡,引领复苏?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便找到了认知差的突破口 。从我个人对于白酒研究来说,去库存下,厂家需要做好控货挺价、维护渠道合理利润、产品升级、品质为王,保持战略定力,不瞎折腾。综合来看,洋河一直在做正确的事。

最后,第二层次思维要完成“价格与预期的匹配校验”。资产价格是否已透支当前共识?若大众共识正确,价格是否还有下跌空间?若我的判断成立,价格会如何修正?这一步是将认知转化为收益的关键。继续以洋河为例,当市场共识认为“洋河营收预计继续腰斩”,且股价已反映这一预期时,第二层次思维者会进一步判断“若实际营收腰斩”,股价还有多少下跌空间,如果环比改善呢?,通过这种“预期 - 价格”的动态校验,规避估值陷阱。我现在对洋河最低盈利研判依然是60亿(今年或有调整,但2025-2016年120亿)。

承认市场的有效性,并在过于悲观预期时建立非共识性预测,找到企业的业绩底,并前瞻判断企业业绩反转的可能,在股价黑暗时做好潜伏,在人声鼎沸时转身离开。

来源:盾矛投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