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等“优质脂肪”,适量摄入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很多坚果还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既能为身体补充蛋白质,又能增强饱腹感。
01
坚果
我把放在第一个,不是因为它不好,恰恰相反,坚果对糖尿病人有很多好处。
比如,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等“优质脂肪”,适量摄入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很多坚果还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既能为身体补充蛋白质,又能增强饱腹感。
坚果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还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能改善身体的代谢功能。
正因为这些好处,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将坚果列为糖尿病人的优质零食选择。
但是,坚果暗藏了一个隐形陷阱,糖尿病人一不小心就容易中招——热量超标。
由于坚果的油脂含量高,所以其”能量密度“很高,看起来没吃多少,一不小心热量就会超标,导致血糖不知不觉就高了。
如何“避坑”呢?
关键在于严格控量。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推荐每日坚果摄入量为15-25g(去壳净重),相当于:
核桃:2-3整颗(约18g)
杏仁:15-18粒(约23g)
腰果:8-10粒(约20g)
榛子:10-12粒(约22g)
开心果:25-30粒(约20g)
原味花生:15-20粒(约18g)
如果用标准量勺计量:1汤匙≈10g坚果碎。
02
调味酱
调味酱每次用量比较少,容易被糖尿病人忽视,其实它们的“隐形热量”很高。
比如,我们平时常用的番茄酱、烧烤酱含有大量的糖分,每100克大概含糖20-30克,相当于5-7块方糖。
而做水果沙拉必不可少的沙拉酱则含有大量的热量,100g沙拉酱约有800千卡热量,而100g瘦牛肉的热量才100多千卡。
这是因为沙拉酱多是由植物油和蛋黄搅拌而成,其含油量可高达80%!
类似的还有芝麻酱,含有40%~60%的脂肪,同样是高热量食品。
有时候,“魔鬼”就藏在这些不起眼的细微之处,如果不了解这些“内幕”,自然会对血糖为什么升高一头雾水。
03
“无糖”食品
普通食品一般瞒不过聪明的糖友,容易让人中招的,恰恰是打着“无糖”旗号的食品。
无糖饼干、无糖糕点的确不含蔗糖,但并不是每个糖尿病人都清楚:谷物中的淀粉其实也是一种糖(多糖),它在消化后仍然后快速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
更可气的是,有些酸奶号称“无糖”,其实是在玩文字游戏,它们所谓的无糖,只是不含“蔗糖”,却为了口感添加了“麦芽糊精”或“果葡糖浆”,这些成分同样会升高血糖。
糖友们买这类食物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看标签,关注配料表中是否含有麦芽糊精、果葡糖浆、浓缩果汁等隐形糖。
04
干货食品
“甜口”的干货容易引起糖友们的警惕,但是很多其他口味的干货,其实也含有不少的糖分,这就容易被大家忽视。
在食品工业中,糖除了增加甜味,还有“保水”作用,可以让食品在保存过程中不至于变得太硬,影响口感。
所以,很多干货食品即便并非“甜口”的,在精加工过程中也会加入一定量的糖来保证口感。
比如部分原味、咸味、麻辣味的牛肉干、猪肉脯、小鱼干等,这类干货就属于“隐形”的高糖食品。
要避免不知不觉中招,还是要注意看标签。尽量选择没有额外添加糖的干货食品。
以上4个隐形的“升糖雷区”,你中招过吗?
来源:营养和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