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哪吒:山子台前操盘,谁是幕后金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6 10:59 1

摘要:传闻称,山子高科将以每股4元的价格向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定向增发高达15亿股股票,以此募集60亿元现金;与此同时,现任控股股东将同步转让其持有的绝大部分公司股权。交易若完成,阿里巴巴将取代现有股东,成为山子高科新的实际控制人。

资本市场从来不缺造富神话,更不缺惊心动魄的传闻。

近日,一则关于山子高科将重组哪吒汽车、并获阿里巴巴战略入股的传闻,在资本圈传得沸沸扬扬。

传闻称,山子高科将以每股4元的价格向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定向增发高达15亿股股票,以此募集60亿元现金;与此同时,现任控股股东将同步转让其持有的绝大部分公司股权。交易若完成,阿里巴巴将取代现有股东,成为山子高科新的实际控制人。

而在阿里入主后,山子高科将对哪吒进行一场规模空前的重组:以其高达93亿元的应收账款作为出资,并另行投入50亿元真金白银,最终一举获得哪吒汽车68%的控股权。至此,阿里巴巴将借助哪吒汽车这一基石,全面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成其智能汽车版图的战略拼图。

这个传闻似乎为各方面临的困境提供了一个看似无懈可击的解决方案:阿里获得了宝贵的亲自下场造车的机会,山子高科实现了业务转型并盘活了资产,哪吒汽车则获得了亟需的资金与资源输血。

尽管对于这则传闻,各方回应谨慎,但市场已然沸腾。

数据显示,山子高科股价从8月14日的2.01元一路飙升至10月10日的4.99元,涨幅近150%。

那么,山子高科到底是什么背景?它为何会想要参与哪吒重组?阿里与山子高科到底有何关联?山子高科的“造车梦”能否成功?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近距离了解下这个近期资本市场的“宠儿”。

从退市危机到资本宠儿

2024年7月,山子高科经历了至暗时刻。连续四个交易日股价跌破1元面值,这家刚刚完成更名转型的企业,走到了退市边缘。

危急关头,董事长叶骥打响“退市保卫战”,紧急推出10亿元回购计划,并承诺增持1000万股,最终在资本力量的介入下,股价勉强回到安全区。

然而,谁能想到,仅仅一年之后,这家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企业,竟摇身一变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甚至被赋予了“拯救”负债265亿元哪吒汽车的使命。

这场戏剧性满满的大戏背后,其实是一家传统在转型路上的孤注一掷。

山子高科的转型之路,始于其前身银亿股份时代。

2016年,当创始人熊续强决定大举进军汽车制造业时,这位曾经的宁波首富或许没有料到,这个决定会将企业拖入深渊。在“房地产巅峰已过”的判断下,银亿股份开启了一场豪赌,先后收购美国ARC集团、比利时邦奇等多家海外汽车零部件企业,耗资超百亿元。

然而,隔行如隔山。这些收购不仅未能带来预期收益,反而因整合不力导致巨额商誉减值。

数据显示,2018年,银亿股份首度亏损5.73亿元,此后亏损额如滚雪球般扩大。到2020年银亿股份进入破产重整时,累计亏损已超百亿元。熊续强苦心经营的“银亿系”帝国,最终在造车梦中轰然倒塌。

2022年,80后浙商叶骥通过其旗下嘉兴梓禾瑾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承诺以32亿元重整款接盘银亿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叶骥接手银亿并非一帆风顺。公开资料显示,自2020年以来,叶骥曾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和限制高消费,这在当时引发了市场对其资金实力的质疑。然而,这位年轻的浙商依然坚持完成了这场“蛇吞象”的收购。

叶骥接盘后,开启了山子高科的“二次创业”。

从叶骥的第一次“蛇吞象”操作中,可以发现他深谙资本运作之道。

在接手后的三年里,叶骥通过持续剥离资产为公司“回血”:2024年6月以6.01亿元出售银亿房产100%股权,彻底退出房地产业务;2025年又相继转让宁波昊圣投资51%股权、浙江山子智慧服务100%股权等资产,累计回笼资金超18亿元。

然而,这些努力在造车所需的巨额投入面前,仍是杯水车薪。

截至2025年6月末,山子高科账面货币资金仅3.28亿元,而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负债高达32亿元。正是在这样的财务困境下,与哪吒汽车重组的传闻不胫而走,成为点燃股价的导火索。

“造车梦”的诱惑与陷阱

叶骥接手山子高科后,并未放弃造车梦想,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加激进的路径。

2023年,山子高科通过收购邢台龙冈投资获得造车资质,间接控制了拥有整车生产能力的红星汽车。这一动作也是“造车新势力”的常规操作,如理想、小鹏入局造车,都是通过收购壳公司获取宝贵的生产资质,绕过了漫长的新建车企审批流程。

为了加速推进造车步伐,山子高科也开始组建自己的造车团队。

今年7月,山子高科迎来了一位关键人物——曾任特斯拉Model 3/Y/Cybertruck制造总监的朱人杰。这位特斯拉量产核心人物的加入,无疑为山子高科的造车计划注入了关键一环。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特斯拉上海工厂,朱人杰曾带领6000人团队将Model Y生产线的日产量推至2000台,创造当时中国整车生产效率纪录;转战美国得州工厂后,朱人杰再次在16个月内从零组建3000人团队,让充满颠覆性设计的Cybertruck实现周产1000辆的目标。

朱人杰在特斯拉的经历,特别是在特斯拉国产化初期那段时间的经验,对于一家刚刚起步的造车企业而言,价值不可估量。

然而,造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尽管山子高科的首款量产车型云枫汽车KS01已于2024年7月下线,但其市场表现至今“雷声大雨点小”,未能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掀起波澜。

与此同时,公司与天猫达成的合作协议,计划在2025-2026年推出首款车型V17,这种“互联网+造车”的模式虽具创新性,但在业内尚属首次尝试,其成效如何仍有待观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整哪吒汽车也成为了山子高科实现造车梦的“捷径”。

哪吒汽车作为曾经的造车新势力黑马,拥有完整的生产体系、销售网络和品牌知名度,2022年曾以15.2万辆的销量登顶新势力榜首。若能成功接手,山子高科将瞬间获得一整套涵盖“研产供销服”的完整且成熟的造车体系。

但叶骥准备第二次“蛇吞象”的背后,是巨大的风险。

据公开资料显示,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目前负债总额高达260亿元,已确认债权约51亿元,拖欠5000余名职工工资及补偿金约4.6亿元。更重要的是,哪吒汽车销量已从2022年的15.21万辆,暴跌至2024年的6.45万辆,品牌价值大幅缩水。

值得注意的是,在传闻发酵期间,山子高科从广东粤财信托获得1亿元贷款,其全资子公司以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提供抵押担保。尽管公司未明确其用途,这笔资金的到位时机耐人寻味,因此市场普遍解读这是为重整哪吒汽车做准备。

然而,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坦言:“知道造车烧钱,没想到这么烧钱!”

显然,仅凭山子高科自身的资金实力,想要再一次“蛇吞象”入局造车,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阿里巴巴的“被入局”便顺理成章。

阿里“被入局”?

对于山子高科而言,接手哪吒汽车无异于一场生死赌局。成功了,公司将一跃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玩家;失败了,则可能被拖入更深的债务泥潭。

对于山子高科这样的后来者而言,通过并购整合行业尾部企业实现“弯道超车”,已成为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但在行业价格战日益激烈、头部效应愈发明显的背景下,这种策略的成功率并不乐观。

在风险远大于收益的情况下,寻找“靠山”无疑成为山子高科入局造车的最为可行的选择。

2025年9月30日,一则股权变动公告引发市场关注:熊基凯将其持有的山子高科2.81%股份全部转让给杭州阿里巴巴泽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虽然这次股权交易仅2.81%,但在山子高科被传参与哪吒重组的这个时间点,却非常敏感。

此外,9月下旬,企查查APP显示,杭州逗酷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山子高科旗下浙江山子超影科技有限公司为股东,持股95.5%,而杭州逗酷正是OPPO为哪吒提供服务的子公司。

同时,今年7月山子高科还花重金买下OPPO位于阿里园区的杭州总部,从上海搬迁到杭州。而在更早之前山子高科旗下子公司,包括浙江超影科技、赤骥控股、山子汽车等也已陆续将注册地迁至阿里园区。

山子高科以上一系列操作,给了资本市场更多想象空间,进而有了文章开篇的那则传闻。

事实上,阿里巴巴虽然一直都没有直接参与造车,但在汽车行业的布局却在十年前便开始。

早在2015年,阿里就与上汽集团合资成立斑马网络,切入智能座舱领域;此后,阿里云与宝马、奥迪等多家车企达成合作,为其提供云计算服务;在造车新势力中,阿里曾参与小鹏汽车的多轮融资……

然而,这些布局大多停留在技术合作和财务投资层面,阿里始终没有宣布要亲自下场造车,也未能真正深入整车制造环节。

虽然阿里入股的消息尚未得到证实,但山子有谦汽车与天猫已达成的合作,为双方的深度绑定留下了想象空间。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阿里系的流量与数据支持,或许能成为山子高科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筹码。

从熊续强到叶骥,两代企业家前赴后继地投身造车事业,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传统行业企业家对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渴望与焦虑。然而,造车是一场没有捷径的马拉松,唯有具备技术底蕴、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残酷的竞赛中笑到最后。

无论山子高科最终是否参与哪吒重组,无论阿里是否真的会控股山子高科亲自下场造车。对于每个逐梦人而言,都需要清楚一件事:造车梦很美,但追梦之路,从来都是荆棘密布。

来源:新车新技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