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6日,由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举办的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京举行。共8名全国自强模范和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代表走上演讲台,讲述他们奋斗逐梦、担当奉献的故事。这些感人至深的事迹,生动描绘出新时代残疾人自尊
全国自强模范、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黄莺
编者按:5月16日,由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举办的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京举行。共8名全国自强模范和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代表走上演讲台,讲述他们奋斗逐梦、担当奉献的故事。这些感人至深的事迹,生动描绘出新时代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彰显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瞩目成就。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黄莺,来自宁夏,现在是武汉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名在读博士研究生。
在表彰大会上,她分享了一个关于教育如何照亮黑暗、融合如何打破偏见的故事。
2015年,是黄莺人生的分水岭。2岁时一场高烧让她永远失去了光明,6岁时她就开始了在盲校的寄宿式学习,那时候视障学生只能参加单考单招,可选专业只有针灸推拿和音乐表演,没什么音乐天赋的黄莺似乎只有一条固定的职业道路。
直到她看到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有盲人参加考试时,为盲人考生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这让黄莺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大学梦,突然变得触手可及。
看不见图形,就靠想象解析立体几何;盲文只表音不表意,让课外文言文更加晦涩难懂。黄莺也曾感到灰心想要放弃,但是一想到父母起早贪黑的辛劳、老师不厌其烦的付出,还有那个在心底早已生根发芽的梦想,黄莺就告诉自己:再难也要坚持,再苦也要挺住!最终,成为宁夏首位参加普通高考的盲人学生,以高出当地理科一本线85分的成绩,被武汉理工大学录取。
入学后,真正的困难才浮出水面。市面上几乎没有盲文版大学教材;看不见黑板,课堂板书对黄莺形同虚设;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她又该如何公平地参与考核?
但幸运的是,黄莺遇到了无数为她“劈山开路”的人。每学期开学前,辅导员会提前联系任课教师获取书单,帮她将纸质教材邮寄到专业机构扫描成电子版,再通过读屏软件让她学习;考试时,学校专门为她准备电子试卷,允许她用电脑作答并延长考试时间;最艰难的高等数学课上,因读屏软件无法识别数学符号,她在志愿者学姐一道题一道题地口述讲解下,硬是抄写了300页盲文笔记,用97分的期末成绩为这门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最终,大学期间,黄莺以三年综合测评成绩专业第二保送为本校的硕士研究生。
从2015年到2025年,十年间,黄莺从一名特殊教育的学生成长为融合教育的受益者,她见证了国家政策对残疾人的托举,也亲历了社会对残疾人认知的温暖升级。
在黄莺看来,“除了‘看不见’,我什么都能做。‘看不见’可能是我们人生中遇到的诸多困难,而‘什么都能做’则是我们选择面对这些困难的勇气和宣言。当我们开始用优势视角看待生命,偏见的高墙就会悄然崩塌。”
推开接纳的窗,教育让黄莺看见了光,而融合,让光洒向更远的地方。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