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白银不一样,2025年它的工业需求占比已突破50%,光伏板的导电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AI算力中心的精密元件,处处都离不开它。
白银最独特的优势,在于它身兼"贵金属"与"工业金属"的双重身份,这是黄金难以比拟的最大差异。
黄金的价值几乎全靠金融属性支撑,工业需求占比微乎其微,更像个纯粹的"避险保值符号"。
但白银不一样,2025年它的工业需求占比已突破50%,光伏板的导电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AI算力中心的精密元件,处处都离不开它。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的持续增长,仅这一项每年就需消耗超1.6万吨白银,再加上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白银的需求端早已形成刚性支撑。
当黄金还在靠避险情绪"吃饭"时,白银已经在工业刚需站稳了脚跟。
这种双重属性在政策东风下形成了"双线获利"的效应。
市场对美联储10月降息的预期概率已超90%,低利率环境降低了持有贵金属的机会成本,推动贵金属集体走高。
黄金靠的是传统避险逻辑上涨,白银却能同时收割金融溢价与工业需求增长红利。
更关键的是金银比的失衡修复,此前金银比一度飙升至106:1,远超40:1至80:1的历史均值区间,也就是此前相比白银,黄金是超涨的,即便回落,仍给白银留下了充足的补涨空间。
巴菲特对白银的偏爱,恰恰戳中了这种价值本质。
这位"股神"从不碰黄金,曾直言黄金是"非生产性资产"——一块黄金放十年还是一块黄金,不会创造任何新价值。
但他却在历史上两度重仓白银,核心逻辑正是看中其工业属性带来的价值创造能力。
这与伯克希尔旗下太阳能项目大量采购含银组件的布局一脉相承,本质上是押注白银的长期需求,这种投资更像是参与价值创造,而非单纯的价格博弈。
市场结构的特殊性更让白银涨幅空间更大。
白银市场规模仅为黄金的1/9,少量资金涌入就能掀起不小的波澜。
近期伦敦白银库存因需求激增几近枯竭,1月期租赁利率突破35%的历史极值,空头被迫高价平仓,形成"现货紧俏-价格暴涨-库存更紧"的循环。
全球最大白银ETF持仓较年初增加1500吨,散户因黄金投资门槛高转向白银,进一步放大了涨势。
不过普通投资者看着行情眼红时,也得记得白银的"暴脾气"。它的波动远比黄金剧烈,且实物白银回购折价高、保存成本大,投资门槛看似低,实际操作难度不小。
美国银行等机构虽上调白银目标价至65美元/盎司,但也提示若降息预期逆转,白银回调幅度可能远超黄金。
说到底,10月14日白银的凌厉涨势,是工业刚需托底、金融属性加分、市场结构助推的共同结果。
而巴菲特的选择早已点明关键:比起黄金这种"永恒的符号",白银这种紧扣技术进步脉搏的资产,更能在时代浪潮中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这或许就是白银跑赢黄金背后,最值得琢磨的道理。
来源:梦霞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