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流动摊贩治理注入“温度”和“智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6 08:37 1

摘要:一面是市容秩序与城市环境的维护需求,一面是民生就业与市井活力的现实考量,流动摊贩管理始终是城市治理中的“两难”课题。10月15日16时50分,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福城街道开展流动摊贩综合治理行动直播,通过“绿、黄、红”三区划分、“文明劝导四步走”、“

一面是市容秩序与城市环境的维护需求,一面是民生就业与市井活力的现实考量,流动摊贩管理始终是城市治理中的“两难”课题。10月15日16时50分,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福城街道开展流动摊贩综合治理行动直播,通过“绿、黄、红”三区划分、“文明劝导四步走”、“一摊一码”智慧监管等创新举措,向公众全景呈现“疏堵结合、精细化管理”的城市治理新范式,为破解流动摊贩管理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此次直播是龙华区启动流动摊贩综合治理试点工作以来的一次集中展示和检验。镜头深入福城街道的街巷角落,既真实记录流动摊贩经营区域的环境变化,也邀请摊主现场分享治理措施带来的实际影响。在直播过程中,线上答疑环节同步推进,工作人员针对市民关心的食品安全、环境卫生保障,以及摊贩关注的摊位申请流程、经营规范标准等核心问题,逐一进行细致解答,让治理过程更透明、治理举措更易懂。

工作人员协助摊主进行摊位申报。

三色分区管控

精准划定经营边界 破解占道经营难题

为回应辖区群众对整治流动摊贩、改善市容秩序的诉求,福城街道创新采用“红、黄、绿”分区分级管理模式,依据市、区城管部门“三区”治理理念,将辖区划分为红禁、黄控、绿疏三类区域,明确不同区域的管理标准与经营要求。截至目前,已设置流动摊贩经营疏导区(绿区)9个、管控区(黄区)6个,提供合规摊位329个,有效缓解了“乱摆摊”与“买难卖难”的矛盾。

与此同时,福城街道还根据区相关要求细化了《福城街道摊贩经营场所划定和管理工作指引》,配套出台准入退出机制、摊贩经营“五必须”规范、自治公约等文件,从制度层面明确经营边界与操作标准。其中,“五必须”要求包括必须划定“网格线”、必须铺垫隔油纸、必须明确摆摊时间、必须做好安全生产、必须安排监管人员,为摊贩合规经营划出“硬杠杠”。

为实现精准管控,街道还为每个合规摊位制作“一摊一码”,结合《摊贩经营温馨提示卡》《社区摊贩经营场所登记卡》等载体,实时掌握摊贩经营动态。市民扫码即可查看摊贩资质、经营品类、监管责任人员等信息,既筑牢食品安全与市容管理“双重防线”,也让群众消费更放心。

工作人员对流动摊贩开展文明劝导,并递上《摊贩经营温馨提示卡》。

文明劝导四步走

从“驱赶”到“服务” 执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直播镜头中,福城街道城管工作人员身着统一新款“蓝马甲”,成为街头一道亮眼的风景线。这款由龙华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统一设计的工作服,不仅外观更亲民,更传递出“城市管家、人民管家”的服务理念,拉近了与市民、摊贩的距离。

在观天路人行天桥旁的菜地管控区(黄区),多位本地菜农正有序售卖新鲜蔬果,每个摊位前都整齐摆放着《社区摊贩经营场所登记卡》。“这里是专门为本地菜农设置的销售点,摆摊时间限定在下午4点至晚上8点,期间严禁占用盲道、堵塞消防通道,还得及时清理垃圾。”工作人员介绍,除该点位外,街道还在章阁市场、兆丽花园、第三十五高工地等多地设置同类管控区,既方便菜农销售自产农产品,也为市民购买新鲜蔬菜提供便利。

在观天路人行天桥旁的流动摊贩经营管控区(黄区),多位本地菜农正有序售卖新鲜蔬果。

行动中,工作人员在管控区附近发现一位摊主在划定区域外售卖柚子,随即上前开展文明劝导,并递上《摊贩经营温馨提示卡》。卡片上清晰标注了摊贩经营区域划分地图、分区分色管控要求、违法后果及社区市容分队长联系电话。

整个劝导过程严格遵循“文明劝导四步走”原则——温馨提醒、积极沟通、普法引导、警示告知。第一步,对配合的摊贩温和提醒并递上提示卡;第二步,对确有困难的摊主进一步沟通,协助寻找合规经营途径;第三步,对仍不配合者清晰阐明法规,作最后劝导;第四步,若劝导无效,则依法转交执法人员处理。“我们始终坚持‘先讲情、再讲理、最后讲法’,从单一驱赶向文明劝导转变,让执法更有温度。”工作人员表示。

摊位申报全流程

公平分配资源 优先保障困难群体

在为民酒店附近的严禁区(红区),直播镜头记录了一起规范执法案例:几档摊贩在该区域占道经营,其中卖炒粉的摊主经多次劝导仍不配合,执法人员依法亮明身份,告知其行为违反《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现场勘验取证后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最终,摊贩核对文书内容并签字确认,主动收拾物品驶离现场。

而另一位卖水果的摊主,因家庭困难占道经营,在工作人员劝导下认识到错误,并表达了想要固定经营点位的诉求。工作人员随即向她详细介绍了摊位申报全流程:申请人原则上需为福城街道辖区居民或常住人员(提供居住证或社区居住证明),非本社区人员原则上不予准入(特殊情况需经社区居民议事会议协商通过);从事食品类经营需额外提供有效《健康证》;申请人还需签订《福城摊贩经营场所摊贩自治经营承诺书》,落实“摊前三包”责任。

街道对照准入条件审核后,5个工作日内出具初审意见并通报结果。若摊位供大于求,优先分配给辖区困难群体(困难资格由民政部门联合社区确认),剩余摊位按申请顺序分配;若摊位供不应求,则通过抽签、摇号等公开方式分配,并邀请居民代表、摊贩代表监督。最终拟准入名单及分配结果会在社区公告栏公示不少于3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报街道办事处备案,同步将摊贩信息、从业人员信息“双备案”至执法一中队及城管、市场监督等部门。摊贩登记卡备案期限不超过6个月,到期后由社区视情况决定是否续签。

绿区精细化管理

烟火气与秩序感并存 智慧监管保驾护航

走进宝源科技园疏导区(绿区),浓郁的美食香气扑面而来。刚下班的青工围在摊位前,有的趁热吃炒粉,有的挑选新鲜水果,摊主们一边麻利打包,一边与熟客寒暄,鲜活的市井烟火气让人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作为福城街道最大的疏导区,宝源科技园疏导区可容纳40个摊位,目前已入驻38个。现场看到,疏导区内统一设置告示牌、划分网格线,明确管理范围与经营规范;告示牌上还印有反馈二维码,市民扫码即可向城管部门和街道反映问题,街道收到反馈后会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我们要求各社区工作站对疏导区实行‘定时、定点’管理,严格落实‘五必须、三管、一退出’要求。”工作人员介绍,“三管”即管摊贩人员健康、管食品安全、管摊位数量;“一退出”则是发挥摊贩自治组织作用,由社区监管人员牵头、摊贩代表参与组建自治小组,若摊贩违反承诺书(如污染环境、超时经营),由自治组织集体决议取消其经营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一摊一码”在绿区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个摊位的二维码不仅包含申请信息、定位,还通过AI与IoT技术实时采集经营数据,借助算法分析摊贩是否在规定时间、指定区域经营,一旦违规可自动提醒,实现从“被动处理”到“主动预防”的转变。“以后我们会把二维码装在每个摊贩的经营车上,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让智慧手段更好服务于精细化治理。”工作人员表示。

此外,福城街道还建立了“全链条监管”机制:摊贩签订《规范经营承诺书》后,由自治组织互相监督;街道联合市场监管、消防部门开展日常巡查,每周进行专项检查,节假日加派人手;发现违规先责令整改,拒不整改则清退,严重者列入黑名单,禁止再次申请。同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也深度参与监管,对摊位审核分配、日常监管、违规清退等全流程监督,确保公平公正、规范透明。

从“一刀切禁止”到“三区精准管控”,从“简单驱赶”到“文明劝导+服务”,龙华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与福城街道联合开展的这场流动摊贩综合治理行动,既守住了城市秩序的“底线”,也留住了民生温度的“高线”。未来,龙华区将继续优化“三区管控”,让“便民”和“有序”兼得。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丁小梅/文 陈建华/图

编辑 谢俊

来源:宝安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