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肯定·引导:光明日报如何评价莫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6 08:14 1

摘要:《光明日报》作为中共中央主办的思想文化大报,对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评价呈现出鲜明的学术性、建设性与文化自信特质。自莫言1980年代初崭露头角至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再到近年持续关注其文学创作与社会活动,光明日报始终保持着不间断的学术关注与专业解读

原创 写作杂谈

尊重·肯定·引导:光明日报如何评价莫言?

《光明日报》作为中共中央主办的思想文化大报,对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评价呈现出鲜明的学术性、建设性与文化自信特质。自莫言1980年代初崭露头角至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再到近年持续关注其文学创作与社会活动,光明日报始终保持着不间断的学术关注与专业解读。本文将从历史脉络梳理、文学价值评价、艺术风格分析、思想深度探讨及官方立场定位五个维度,系统呈现光明日报对莫言的评价体系,揭示其在当代文学批评中的独特定位与价值取向。

一、光明日报对莫言评价的历史脉络

光明日报对莫言的关注始于1986年,也就是其文学创作的关键转折期。当时《当代作家评论》(光明日报旗下)刊发了4篇关于莫言的评论文章,包括朱向前的《莫言小说"写意"散论》、钟本康的《现实世界·感情世界·童话世界——评莫言的四部中篇小说》等,标志着对其文学价值的早期认可 。这一时期,光明日报的评论家们注意到莫言作品中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与叙事创新。

2011年,《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备受关注的"批判性"文章——王干的《反文化的失败——莫言近期小说批判》。然而,文章实际内容并非全盘否定,而是"百分之五十一在表扬,百分之四十九批评" 。光明日报借此展现了一种包容多元声音的学术态度,允许对作家作品的批评性讨论,同时为莫言的文学成就保留了充分的肯定空间。

2012年莫言获诺奖后,光明日报发文《莫言获奖:以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派走向世界》,明确肯定其获奖的文学意义,称这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与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同时,光明日报也保持了清醒认识,指出"诺奖尽管荣耀,但说到底也只是一种称号",呼吁文学界不要被荣誉冲昏头脑 。

2013年,光明日报发表《不要只把莫言当成商业品牌》,批评将莫言过度商业化的现象,如旧居参观热和故乡开发热,强调其作品的根本价值应是对社会的隐性影响,如激发文学创作思考、促进全民阅读习惯养成等 。

2022年,针对司马南对莫言的批评,《光明日报》刊发张莉教授《莫言研究的一次重要集结》,虽未直接点名回应,但通过学术视角肯定莫言的文学贡献,间接维护了其主流地位 。2025年,光明日报持续关注莫言的戏剧创作与社会活动,如《鳄鱼》研讨会报道、非洲环保行报道等,展现对其文学探索的持续支持 。

二、光明日报对莫言文学价值的评价

光明日报对莫言文学价值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影响力与文化自信的象征

光明日报始终强调莫言作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重要意义,认为其获奖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与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2025年中宣部文件指出,莫言作品"深刻揭示人性与社会多样性",光明日报同步呼应这一评价,将其成就视为"中国文学的骄傲" 。莫言的作品被视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成功案例,是文化自信的象征。光明日报多次引用诺贝尔奖评委会对莫言"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的评价,肯定其作品在世界文学版图上的重要地位 。

2.文学创新与艺术突破的典范

光明日报评论家张清华在《当代作家评论》上断言:"莫言仍然是新时期以来最具文体意识和文体价值的作家之一。他以多重的文化素养和自觉以及特有的创造素质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叙述方法与表现模式,这将是他对当代文学作出的最突出的贡献。" 美国翻译家葛浩文评价《丰乳肥臀》"几乎将整个二十世纪涵盖其中,以无畏的毅力和热情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光明日报将这些评价作为理解莫言文学价值的重要参考 。

光明日报认为莫言的创作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突破,其作品在叙事技巧、语言风格、题材选择等方面都展现出鲜明的创新性。如《透明的红萝卜》中"铁砧子,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光"的魔幻描写,《红高粱》中"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的悖论式表达,都被视为莫言独特的艺术贡献 。

3.地域文化与民族记忆的传承者

光明日报评论家季亚娅指出,莫言的高密东北乡"是一个曾发源了儒家文化并能显示中国底层伦理结构的土壤",其作品是对这一地域文化与中国底层伦理的深刻展现 。光明日报通过多篇评论文章,肯定莫言对高密东北乡这一文学地理空间的建构,认为其作品承担了对民族记忆的传承与反思责任 。

三、光明日报对莫言艺术风格的评价

光明日报对莫言艺术风格的评价呈现了专业性与包容性的特点:

1.魔幻现实主义的本土化探索

光明日报认为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融合了本土传统与西方技巧。一方面,莫言深受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影响,擅长通过细节化叙述和感觉化表达,将魔幻故事叙述成现实,如《生死疲劳》的轮回转世叙事 。另一方面,光明日报也注意到莫言对马尔克斯等拉美作家的借鉴,认为其"现实的魔幻化"手法与中国传统"魔幻的现实化"形成独特互补 。

2.暴力美学的批判性解读

光明日报对莫言作品中常见的暴力描写持辩证态度。一方面,肯定其通过暴力揭示人性与社会矛盾的文学价值,如《檀香刑》对酷刑的详细描写"不是卡夫卡式的阴郁的刑罚,而是一种混合着极度的虐待与受虐的肉体狂欢",光明日报认为这种描写具有"艺术辩证法"和"悲悯情怀" 。另一方面,光明日报也注意到莫言暴力美学的争议性,如贲小集在光明网对歌剧《红高粱》的批评,认为其"结构混乱、人物塑造不足",但光明日报整体上仍肯定莫言艺术探索的正当性 。

3.叙事技巧的多元融合

光明日报高度评价莫言在叙事技巧上的创新,如《等待摩西》中"小说写了一半,故事有新的发展"的叙事策略,《晚熟的人》中虚构与非虚构的混杂表达等 。光明日报评论家丛治辰指出,莫言的叙事"炉火纯青",通过技巧创新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的思考 。同时,光明日报也关注莫言从小说家向剧作家的转型,如对《鳄鱼》的评论,肯定其"立足现实主义表达魔幻"的戏剧创作理念 。

四、光明日报对莫言思想深度的评价

光明日报对莫言思想深度的评价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反思与伦理探讨

光明日报评论家饶翔认为,莫言是"带着现代意识进入文坛的,不仅批判和反思指向人性深处,而且始终秉持的历史正义的原则" 。以《蛙》为例,光明日报肯定其对计划生育政策下人性困境的深刻反思,认为这是作家对民族记忆的传承与反思 。光明日报注意到莫言作品中"善恶伦理的变化",如《斗士》中对地域文化伦理与当代历史的反思,以及《左镰》中"暴力缺位"的叙事策略,认为这是作家与历史和解的体现 。

2.社会批判与人性探索

光明日报支持莫言通过文学暴露社会问题、批判人性弱点的创作方向。光明日报认为莫言的"暴露论"是文学本质的体现,即文学应"为人类写作"而非服务于特定政治立场 。如《天堂蒜薹之歌》对农民利益受损的批判,《酒国》对公款吃喝等社会现象的揭露,都被光明日报视为作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光明日报评论家谭五昌指出,莫言的"冷思考"通过叙事技巧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的批判 。

3.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光明日报注意到莫言作品中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意识的融合,如《我们的荆轲》对《史记·刺客列传》历史哲学的借鉴,《鳄鱼》与《儒林外史》关于"儒林叙事"的互文性等 。光明日报评论家贺绍俊指出,莫言的戏剧创作与莎士比亚、贝克特等戏剧大师具有相似性,体现了对人性普遍性的探索 。

五、光明日报作为党媒对莫言的解读立场与价值观

光明日报作为党媒,对莫言的解读立场和价值观呈现出复杂而多元的特点:

1.官方认可与文化自信的平衡

光明日报肯定莫言的诺奖成就,将其视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代表,但同时也强调"以平常心看待诺奖"的必要性 。光明日报未将莫言纳入2021年《中国文学的红色基因》名单,引发部分网民猜测其"被踢出中国百年名作家之列",但光明日报通过专家解读和学术讨论,引导公众理性看待这一现象,强调该文为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官方对莫言的全面评价 。

2.批判性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光明日报支持莫言作品中的批判性,认为这是文学应有的功能,但同时也强调其社会责任。光明日报评论家丛治辰指出,莫言在《鳄鱼》中"不为英雄树碑立传,却为贪官写话剧",这种创作体现了作家对人性和个性的深挖,而非简单批判 。光明日报报道莫言在政协会议中提出的《关于提高独生子女和失独家庭待遇的建议》,将其视为作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

3.学术性与大众化的结合

光明日报通过学术研讨会和专家解读引导公众理性认识莫言,避免极端政治化争议。如2020年《晚熟的人》研讨会、2025年《鳄鱼》戏剧研讨会等,光明日报邀请铁凝、大江健三郎、季亚娅等知名作家和评论家参与讨论,强调莫言作品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同时,光明日报也关注莫言的公益行动,如2024年莫言获得"爱心奖"后,光明网报道其"一定要去拿这个奖"的动机是"按照我们近几年救助先心病患儿的平均用款数额来算,这笔钱可以用来救治60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

4.对"双百方针"的践行

光明日报肯定莫言是"双百方针"的受益者,认为其获奖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政策的成果 。光明日报评论家艾林指出,莫言的创作"打破了思想的壁垒",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 。光明日报也注意到莫言作品中"既有揭露又有歌颂"的平衡,认为这是"文学从来不是纯粹的赞歌,也不可能是纯粹的批判,它是人学"的体现 。

六、光明日报评价与民间舆论的对比分析

光明日报对莫言的评价与民间舆论存在显著差异:

1.官方与民间的立场差异

光明日报作为党媒,其评价以学术性和文化自信为核心,强调莫言的国际影响力与文学创新。而民间舆论呈现两极分化:支持者认可其艺术性与批判性,反对者则指责其"抹黑中国"、"低俗"、"媚外" 。光明日报通过学术讨论引导公众理性认知,避免直接卷入政治对立,而民间舆论则更多聚焦于政治立场与价值观冲突 。

2.价值观冲突的深层原因

光明日报的评价体系建立在文学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平衡上,而民间反对声音则源于对文学功能的不同理解。部分网民认为文学应"歌颂祖国、家乡、爱情",批评莫言"偏要砍去文学艺术的一条腿",认为其作品"不能两腿走,只能单腿蹦" 。光明日报则强调文学应"跨越界限的两边",在对假恶丑的批判中展现真善美 。

3.舆论引导策略的差异

光明日报采取学术化讨论策略,通过研讨会和专家观点将争议焦点从政治转向文学技巧与社会反思,如2025年《鳄鱼》研讨会报道中,光明日报关注其"古希腊悲剧式戏剧结构"与"人性欲望的寓言式批判",而非政治立场 。而民间舆论则更多呈现情绪化特征,如司马南批评莫言后,光明日报未直接反驳,但通过学术讨论和专家解读间接维护其主流地位 。

七、结论

光明日报对莫言的评价呈现出学术性、建设性与文化自信的鲜明特点。从1986年对其创作的关注,到2012年诺奖后的肯定,再到2022年后对争议的学术回应,光明日报始终保持着对莫言文学价值的尊重与肯定。光明日报认可莫言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暴力美学表达与叙事技巧创新,同时也肯定其对历史反思、社会批判与人性探索的深度。

作为党媒,光明日报在评价莫言时展现出对"双百方针"的践行,既肯定其文学成就,也引导公众理性看待其作品中的争议性内容。光明日报通过学术研讨会和专家解读,将争议焦点从政治立场转向文学价值,体现了党媒在当代文学批评中的独特定位与价值取向。

光明日报对莫言的评价体系,既是对一位文学巨匠的专业尊重,也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道路的思考。在莫言现象引发的广泛社会讨论中,光明日报的评价提供了理性、专业与包容的视角,为公众理解莫言及其作品的价值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考来源

[1] 《清明》2025年第2期|莫言:我热爱生活的理由-新作品-中国作家网

[2] 是谁一直在贬低莫言

[3] “如果再年轻二十岁,我要跟你莫言比试比试”光明日报-光明网

[4] 莫言:希望每个人都一样的不一样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5] 司马南炮轰莫言胜负已分:官媒为莫言发声,司马南逃离北京|作家|司马南|文学|莫言_手机网易网

[6] 《光明日报》近日发文评论莫言作品,莫言人生就是一部“杰作”今日头条

[7] 莫言 夸克百科

[8] 《光明日报》《人民日报》重提文化自信,司马南望“莫”兴叹-今日头条

[9] 大度莫言-光明日报-光明网

[10] 兰斌强:司马南“完败”与“逃离”今日头条

[11] 官方是如何评价莫言的-今日头条

[12] 现在有人太希望司马南出事了-今日头条

[13] 莫言谈人与自然、科技:别让工具变成人的主人-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14] 莫言的年终总结火了!评论区涌入大批网友-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15] 被司马南拼命责难,莫言为何不做回应?莫言14年前就说过自己的处世态度是“逢小人追骂,乐之”

[16] 深情贺光明-今日头条

[17] 莫言的 2024:笔墨春秋与人间大爱-今日头条

[18] 心态好,格局就大了|作家|批评家|王干|莫言|钱钟书|马德_手机网易网

[19] 莫言:文学只有反映人类的本质才能真正走向世界-新闻-中国作家网

[20] 莫言领百万奖金后全部捐赠!研究:这种性格人会比其他人更长寿!弗里德曼|莫言_手机网易网

[21] 王干:乐为作家做嫁衣-访谈-中国作家网

[22]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创造:莫言戏剧文学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23] 莫言 夸克百科

[24] 王干:莫言是反文化失败的作家_文化频道_凤凰网

[25] 中宣部部署开展2025年传统节日文化活动_光明网

[26] 蔫蔫的高粱,温吞的酒—小议“编剧”莫言和他的歌剧《红高粱》光明网

[27] 要闻_光明网

[28] 莫言和他的小说《红高粱》文摘报-光明网

[29] 红高粱(莫言创作的中篇小说)百度百科

[30] 为了忘却的批判:从莫言现象到社会的撕裂|为了忘却|小说|屈原|文学史|莫言现象_手机网易网

[31] 评价如此之高!歌剧《红高粱》以民族气派铸就抗战史诗-今日头条

[32] 莫言谈人性之恶:喂肉讨好不如以暴制暴?当代社会的丛林法则启示录_棍棒_智慧_正义

[33] 新闻微博:慎用“魔幻现实主义”光明日报-光明网

[34]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今日头条

[35] 莫言小说与魔幻现实-中华读书报-光明网

[36] 论述莫言的暴力美学与毕飞宇的暴力美学的不同之处,1000字以内

[37] 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岂可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今日头条

[38]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头“鳄鱼”光明网

[39] 论述莫言的暴力美学与毕飞宇的暴力美学的不同之处

[40] 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41] 诺贝尔文学奖和《聊斋志异》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42] 莫言“打狗论”的深邃哲理:善良需力量捍卫,正义要有策略支撑

[43] 《聊斋志异》的不同版本

[44] 最“莫言”的话剧《鳄鱼》如何立足现实主义表达魔幻-今日头条

[45] 论莫言小说的“暴力美学”及其当下审美文化意义-豆丁网

[46] 当莫言剧作《鳄鱼》被搬上舞台:如何面对欲望是无可回避的生命课题|大隐书评_单无_人物_话剧

[47] 百家之言-认识伟大的文学作家莫言不管从现实生活中还是从虚拟网络上,总有一些人攻击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对于这种现象沉下心...

[48] 酒虫:为什么莫言最偏爱这个聊斋故事?网易订阅

[49] 双百方针_360百科

[50] 莫言寄语毕业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走向社会的根本

[51] 拿莫言和鲁迅相比,一个泥里,一个云上-今日头条

[52] 莫言寄语毕业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走向社会的根本_手机凤凰网

[53] 莫言说文学不是歌功颂德的工具到底对不对?

[54] 莫言等全国政协委员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泉城新闻_济南大众网_大众网

[55] 莫言:曾劝阻太太扶受伤老人 自觉十分惭愧|莫言|话剧_凤凰文化

[56] 《莫言批判》众文艺评论家构建的文学大堤—兼论莫获诺奖缘由

[57] 老陶:为陈先义同志对《光明日报》和莫言的评论点赞

[58] 为了忘却的批判:从莫言现象到社会的撕裂_文学_作品_文化

[59] 如何看待莫言最近暗示自己名气早不如当年,莫言在这代 00 后...

[60] 莫言:现在的反腐力度超过我的想象-光明日报-光明网

[61] 为了忘却的批判:从莫言现象到社会的撕裂|小说|屈原|文学史_网易订阅

[62] 莫言现象:一场社会辩论中的民众觉醒-今日头条

[63] 莫言的“争议”从来都不是文学的锅_什么值得买

[64] 在莫言这件事上,为什么莫言粉丝认为司马南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65] 作协发文 盛赞红色文学莫言落选 难觅魔幻踪影-知乎

[66]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什么落选红色作家,又被批评?茅盾文学奖|小说|中国作家_网易订阅

[67] 原创莫言讲母亲捡麦穗的故事,却被质疑抹黑祖国,这就是当代的价值观_作品_麦子_中国

[68] 莫信莫言被“踢出”今日头条

[69] 为了忘却的批判:从莫言现象到社会的撕裂_文学_作品_文化

[70] 墨池:诺贝尔奖花落莫言是对其文学的认可还是对其价值观的认可...

[71] 沉默着的莫言,和叨咕着的司马南们

[72] 上头条 聊热点#莫言为什么会被这么多人骂?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的问题。莫言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享受着极高的声誉,同时也...

[73] 爱国人士司马南偷税被罚900多万,被他批评的作家莫言捐款一千万|宣扬_网易订阅

[74] 2025诺奖文学奖揭晓:残雪再度陪跑,莫言争议仍在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结果刚公布,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摘得桂冠,瑞典文学...

[75] Searching the Chinese Experienc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in a Context of Transformation under Foreign Cultural Dominance

[76] 半数用户手机获知莫言获奖-即时新闻-中原网

[77] 评选诺贝尔奖的标准:卓越贡献和颠覆性发现的重要性-今日头条

[78] The Literary World of Mao Tse-tung

[79] 莫言开通公众号之后|48分钟打开数就突破10万+_腾讯新闻

[80] 诺奖标准一直在变,中国作家只要提高思想性就好_文化课_澎湃新闻-The Paper

[81] Democracy, Education, and Art

[82] 莫言开公号,图啥呀|郑渊洁|小说_网易订阅

[83] 诺奖评选标准

[84]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六单元 第29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件(共20张PPT)学科网

[85] 如何评价莫言?知乎

[86] 中国的崛起与莫言的获奖

[87] 你怎样评价莫言这个人?

[88] 如何评价莫言?

[89] 文学:始终与时代共振-光明日报-光明网

[90] 怎样评价莫言?莫言是当代中国伟大的作家,他以一个健全人格的良心,诠释了生活的真实与斑驳陆离的人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深邃且富有...

[91] 莫言对中国文学有什么贡献吗?

[92] 为何有人称莫言为汉奸?

来源:玉宇清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