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老师的传球点拨让我爱上足球,李老师的严苛要求让我学会坚持——没有母校的培养和教练的付出,就没有今天的我。”10月14日,四川足球超级联赛(川超)现役球员姜欣豪回到广元外国语学校,向小学足球启蒙教练赵波、初中主教练李志强献上鲜花,用一场温情的“感恩之旅”,回
“赵老师的传球点拨让我爱上足球,李老师的严苛要求让我学会坚持——没有母校的培养和教练的付出,就没有今天的我。”10月14日,四川足球超级联赛(川超)现役球员姜欣豪回到广元外国语学校,向小学足球启蒙教练赵波、初中主教练李志强献上鲜花,用一场温情的“感恩之旅”,回溯自己从校园赛场走向川超联赛的成长轨迹,其经历也成为广元外国语学校“体教融合+差异化教育”办学成果的生动注脚。
启蒙教练赵波
用热爱播撒足球种子
“姜欣豪小学时总抱着足球泡在操场,连课间十分钟都要拉着同学‘切磋’。”赵波教练回忆,2010年他刚到广元外国语学校小学分校任教,不久便发现了这个“足球迷”的天赋。不同于传统训练模式,赵波主张“兴趣引领”:课堂上用“足球游戏”代替枯燥的折返跑,课间带队员们观看世界杯集锦,甚至在下雨天组织室内战术沙盘推演。
“赵老师从不强迫我们练技术,而是让我们自己‘玩’出对足球的理解。”姜欣豪笑着说,小学四年级时的一场友谊赛,他因紧张多次失误,中场休息时赵老师递给他一瓶水:“你不是在为输赢踢球,是在为自己的热爱奔跑——把球当成朋友,它会带你找到方向。”最终,球队逆转获胜,而那句“为热爱奔跑”的鼓励,成了他足球生涯的初心。
如今,广元外国语学校小学分校的足球场上,仍挂着姜欣豪当年的训练照片,赵波教练常对新队员说:“看看姜欣豪,当年他捡球比谁都积极,训练结束总帮我收拾装备——踢球先学做人,这才是‘球星范儿’。”
初中教练李志强
以严苛雕琢职业雏形
升入初中后,姜欣豪遇到了以“铁腕”著称的李志强教练。“如果说赵老师是‘引路人’,李老师就是‘塑形师’。”姜欣豪坦言,李志强老师的训练课以“高标准”闻名:每天清晨6点45分到操场加练体能,下午训练以球性练习为主,战术跑位失误一次就全队折返跑。
“有次我偷懒少跑了一圈,李老师让我单独加练到天黑,最后他陪着我一起跑,说‘职业球员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姜欣豪记得,初二那年市级联赛决赛,他在点球大战中失手,球队错失冠军。赛后他躲在更衣室不愿见人,李志强却递给他一件印有“永不言败”的球衣:“现在哭,不如下次把失去的赢回来——失误不是终点,是你变强的开始。”
李志强老师不仅抓技术,更注重“体教融合”的平衡:为保障姜欣豪的文化学习,他主动与班主任沟通,调整训练时间;发现其数学偏科,还主动协调数学老师为他补课。“踢球不能丢了学业,这是学校‘体教融合’的底线。”李志强说,广元外国语学校初中分校的“弹性课程表”让球员既能专注训练,又能跟上文化课进度。
体教融合+差异化教育
广外的育人答卷
“姜欣豪的成长,是我校‘体教融合+差异化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校长陈大向在座谈会上表示,学校自2008年起推行“一生一策”培养模式:对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组建专业教练团队定制训练计划,同时通过“分层教学”“一对一辅导”保障文化课质量;设立“足球特长生奖学金”,与俱乐部合作打通升学通道。
如今,广元外国语学校已成为“首批全国校园足球示范学校校”,校足球队各个梯队多次蝉联市级冠军,先后为市队、省队、俱乐部输送20余名球员。姜欣豪此次回校,还与学弟学妹们分享心得:“母校教会我‘踢球不偏科,追梦不止步’——体教融合不是‘二选一’,而是让热爱与成长并行。”
夕阳下,姜欣豪与两位教练并肩站在母校的绿茵场上,身后是奔跑欢笑的少年队员。正如广外艺体办主任刘艳所言:“最好的感恩,是把母校的精神传下去——让更多孩子知道,在广元外国语学校,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坚持终见光芒。”
来源:四川民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