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共青团以组织优势解民生难题 “小托管”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6 07:14 1

摘要:由武汉科技大学志愿者组建的青年突击队,接过村里暑期“爱心托管班”的教鞭,在暴雨中筑起一道“青春堤坝”。这也是湖北共青团在全省范围内化解孩童“看护难题”的一个生动写照。

今年暑假时,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香口乡下香口村党支部书记母祥伟的心一度揪得很紧——持续暴雨导致塘堰水位猛涨,最怕那些无人看管的孩子靠近水边。

由武汉科技大学志愿者组建的青年突击队,接过村里暑期“爱心托管班”的教鞭,在暴雨中筑起一道“青春堤坝”。这也是湖北共青团在全省范围内化解孩童“看护难题”的一个生动写照。

从“安全隐忧”到“安心托付”,从“办班难”到“办得好”,从组织青年到凝聚青年……今年寒暑假期间,湖北5873个点位的托管服务全面铺开,托举起近20万家庭的安心,更探索出一条以组织化优势赋能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协同发力,激活治理源头活水

2024年以来,湖北共青团牵头的“爱心托管班”连续两年纳入省政府十大民生项目。“持续用力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十大民生项目建设省委专题会提出明确要求。

缺场地、缺资金、缺专业力量,共青团怎样才能把公益托管做实做优?面对这“三座大山”,团湖北省委书记、省少工委主任刘治田在工作动员会上发出号召:“链接和整合资源,既是团干部的基本功,更是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路径。”

湖北共青团开启了一场自上而下、纵横交织的资源整合行动。

省级层面,团省委、省少工委牵头,联合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近20家省直部门联合下发全省“爱心托管班”建设方案,打通条块壁垒、推动工作协同。

“全省团干部都到托管班点上去!”为了将政策导向转化为具体支撑,各级团委干部将“找资源、聚合力”作为重要任务。

“以前是单打独斗,现在是协同作业,工作效率大不相同。”团云梦县委书记蔡军感触颇深。团县委联动县教育局开放中小学闲置教室,协同县文化和旅游局引入优质研学课程,携手县工商联,动员商圈企业共享空间。资源壁垒由此打破,服务效能倍增。

企业和社会资源同样重要。暑假开班前,广水市一些新设托管点的教室还缺空调,团广水市委书记陈小佳心急如焚。得知有企业家返乡,他登门拜访,以团组织名义阐述项目意义和迫切需求。经过沟通,争取到企业捐赠,解了燃眉之急。

在黄石市,面对大学生志愿者食宿、部分点位儿童午餐等具体需求,团市委对接当地支柱企业劲牌公司,得到其资金支持。“团组织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是企业愿意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原因。”劲牌慈善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伍小勇说。

从省级部门的协同发力,到基层团委的穿针引线;从争取政策机制突破,到撬动公共资源、激活社会力量……通过发挥共青团组织化、社会化资源整合优势,“三座大山”被逐一破解,公益托管服务得以不断提质扩面。

以班为“媒”,织密青春服务网络

如何将遍布各行各业的青年力量凝聚起来,构建起一支来源稳定、专业可靠、充满活力的托管服务主力军?答案就在共青团的组织密码中。

从省、市、县到乡镇(街道),从高校到企业,志愿者招募动员令依托各级团组织和团属新媒体等渠道迅速铺开。

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校团委将托管志愿服务作为“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重要实践学分。“辅导员转发招募通知到班级群后,很多学生积极报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蒋林芝说。

数据显示,仅今年暑期,湖北全省共有904支实践团队、1.5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团组织报名,他们下沉到全省各地托管点,确保了服务的规模和稳定性。

超越传统的组织边界,共青团将动员触角延伸至更广阔的社会空间。

中国农业大学黄冈籍学生邓红艳,在本地“返家乡”社会实践平台看到招募信息后报名,“在家门口给孩子上课,爸妈觉得我长大了”。

在荆门市,市义工联参与多个社区的托管服务,其成熟的志愿者管理和项目运营经验,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团委给我们指方向、对接资源,我们专注做好执行,这种‘伙伴式’合作特别高效。”该协会负责人说。

此外,一些地方的书法家协会、心理协会等社会组织也被动员起来,纷纷参与到这场公益实践中。

当团组织的“毛细血管”活起来,青春的“朋友圈”大起来,参与托管服务便超越了志愿服务本身,成为嵌入基层治理体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双向赋能,熔铸青春成长力量

在这场由共青团主导的民生实践中,基层治理因青春力量的注入而焕发新活力,青年群体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凝聚共识。

在黄冈,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崔雨菡,从初登讲台的青涩到娴熟设计课程、应对突发状况,不仅收获了孩子的依赖和家长的认可,还真切体会到了被需要的价值。

青年的蓬勃活力也有效转化为提升治理效果的动能。在全省层面,志愿者承担日常教学的同时,还化身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员、非遗传承者、社区服务生力军,弥补基层公共服务的短期缺口,为社区治理汇入新鲜血液。

在十堰市某社区托管班,湖北医药学院志愿者在模拟实操、童趣盎然的互动体验中传授急救、口腔护理等知识,将健康的种子播撒到孩子心里,通过“小手拉大手”为社区公共健康注入青春力量。

青年志愿者也参与到优化社会环境、支撑城市运转的微观实践中。针对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者无暇看护子女的痛点,专项“爱心托管班”应需而生。

武汉市洪山区林屿岸春天社区一名志愿者在服务日志中写道:“当我们守护好这些孩子时,新业态从业者就能更安心地穿梭于楼宇巷陌,支撑起城市的便捷运转。社会治理犹如精密设计的齿轮,每个环节的顺畅推动着整体效能的提升。”实践中,志愿者增强了作为社会治理“合伙人”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刘治田提到,将服务青年的工作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不仅能有效破解民生痛点,也能把蕴藏在青年中的巨大能量组织起来、发挥出来,更能在服务“国之大者”的生动实践中锻造青年、凝聚青年。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