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别急着发语音,斯坦福刚出的数据说,你每倒一次苦水,对面同事的效率就掉23%,年底绩效一出来,你俩一起傻眼。
“今天又被领导怼了,好想拉个人吐槽!
”——先别急着发语音,斯坦福刚出的数据说,你每倒一次苦水,对面同事的效率就掉23%,年底绩效一出来,你俩一起傻眼。
职场不是树洞,是竞技场,情绪一外泄,刀子就递出去了。
有人不服气:憋出内伤算谁的?
哈佛的脑片早就给出答案:反复吐槽=给负面记忆反复刷漆,越说越黑。
真正坑的是,你以为只是“说说”,其实大脑在偷偷砌墙,把“我不行”三个字焊成钢筋。
那写进日记总行吧?
可以,但别只写倒霉。
2024年第一季度的数字心理健康平台扒了30万条记录发现:光记坏事的,八周后更丧;顺手补一句“今天地铁让座的大哥冲我笑”,焦虑直接腰斩。
正负得5:1,这是情绪界的“膳食平衡”。
实在堵得慌,去跑!
别嫌土,Nature子刊刚测出来:半小时慢跑,肌肉分泌irisin,给海马体打鸡血,新神经元蹭蹭长,抗焦虑药效能续两天,比奶茶续命多了。
跑完洗个脸,你会发现刚才想发的那条“我emo了”有多多余。
有人举手:道理都懂,就是忍不住手滑。
算法比你更懂你。
平台对“高焦虑标签”用户推的内容,十条里八条是翻车现场,越刷越上头,流量吃饱,你人废了。
真想断舍离,先把工牌摘了再拍背景,上次那位把工牌拍进哭诉视频的小伙伴,第二天就被HR请去“聊聊职业规划”,社死现场。
所以,现代打工人的情绪管理,第一条就是闭嘴。
不是冷漠,是把子弹留到靶场。
实在要开口,找付费倾听师,按时计费,不欠人情,不埋雷;或者去周末的流浪猫救助站,撸猫比撸同事安全一万倍。
年底绩效表发下来,你会发现:
那些深夜长语音、已撤回的小作文、分组可见的抱怨,全是给自己挖的坑。
情绪不是不能表达,而是得先过一遍“值不值”的筛子。
毕竟,职场只相信结果,不相信眼泪。
下次再想找人“聊聊”,先原地开合跳30下,跳完还想哭,再哭——至少哭的时候,心率已经降了,眼泪不亏。
来源:爱情走为上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