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3日,陕西的天空终于撕开一道口子,连绵38天的华西秋淋按下暂停键。西安市鄠邑区王坊村的村民们像听到冲锋号似的,扛着玉米袋冲出家门,在水泥地上铺开金黄的玉米粒。一位老汉蹲在路边,手指抠着湿漉漉的泥块叹气:"这雨把人下得都没办法咧!"
10月13日,陕西的天空终于撕开一道口子,连绵38天的华西秋淋按下暂停键。西安市鄠邑区王坊村的村民们像听到冲锋号似的,扛着玉米袋冲出家门,在水泥地上铺开金黄的玉米粒。一位老汉蹲在路边,手指抠着湿漉漉的泥块叹气:"这雨把人下得都没办法咧!"
今年的秋淋来得又早又猛。8月25日就提前开启,比常年早了8天。陕西全省平均降水量飙到336.1毫米,是1961年以来第二多的年份。关中地区的玉米水分比往年高5%-7%,收回来不赶紧烘干,眼睁睁看着发霉。赵大爷家的玉米堆在闲置厂房里,"对面工厂设备拉去重庆,才腾出地方给我们存粮,铺开散散湿气"。
泥地成了收割机的噩梦。李大爷望着两亩没收的玉米直摇头:"收割机一进去就陷到小腿,根本动不了!"直到咸阳开来履带式收割机,潘大爷家才抢收完。这种"铁螃蟹"因接地面积大,在泥地里如履平地,成了救命稻草。政府紧急调度100万台农机,765个烘干点日夜运转,日烘干能力超7万吨。鄠邑区更狠,直接给履带收割机户补贴1000元,还招募农机志愿者。
截至10月11日,陕西秋粮收获才过三成,小麦播种仅完成12%。乾县30多个民警卷起裤腿下田帮缺劳户掰玉米,农机手们盯着天气预报抢窗口期。气象部门喊话:陕北关中赶紧趁多云抢收,雨大的地方先排涝,实在不行就改免耕播种。
晾晒场上,钉耙
划过玉米粒的沙沙声里,藏着农民最朴素的生存智慧——天不给脸,人就得拼了命抢回口粮。
来源:气象在线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