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那只叫“55”的阿比西尼亚猫时,屏幕差点被笑裂:人家猫都是团成糯米团,它倒好,四只爪子往后一折,活像一辆贴地行驶的四驱车,底盘低得能过减速带。
刷到那只叫“55”的阿比西尼亚猫时,屏幕差点被笑裂:人家猫都是团成糯米团,它倒好,四只爪子往后一折,活像一辆贴地行驶的四驱车,底盘低得能过减速带。
评论区瞬间炸锅,有人喊“烤鸡”,有人喊“法老”,还有人操心它“腰不累吗”。
笑点之外,其实藏着一点冷门知识:阿比西尼亚猫是现存最古老的品种之一,血液里带的不是“宠物”基因,而是“我还没完全投降”的野生残留。
野外猫科在岩石缝里休息,为了随时弹射起步,前肢不会完全缩进胸口,而是侧后贴紧,像短跑运动员蹲在起跑器上——55只是把老祖宗的“警戒模式”原封不动搬进了暖气房。
兽医那边也给了颗定心丸:这种“四驱”姿势看着别扭,其实对肌肉型猫更友好。
阿比西尼亚猫天生腱子肉发达,胸口传统“面包”姿势会让重心全压在前肢关节上,时间一久相当于人类跪坐压麻了脚;把爪子往后一别,重量分散到肩背,反而像把厚底鞋换成气垫跑鞋——人家精着呢,哪会委屈自己。
社交媒体顺势掀起“非传统揣手手”大赛,有人晒出“烤鸡式”——猫肚子悬空,四肢下垂,像超市架上的烧鸡;有人拍到“法老式”,猫把尾巴贴背,脑袋昂成90度,仿佛下一秒就要开口念咒语;最离谱的是“猫猫蛋”,猫把自己团成一颗椭圆,连耳朵都藏进肚皮,远看像一颗鸵鸟蛋滚到沙发上。
话题播放量两亿次,说明大家不是没见过猫,而是没见过猫“不上班”的样子:原来它们也会偷偷给自己找舒服,而不是永远端着高冷人设。
动物行为学家补了一刀:猫怎么揣手,其实写着性格说明书。
传统“面包猫”多半随和好撸,任你把下巴挠到秃;像55这种“四驱”选手,警戒值拉满,你手还没伸过去,它已经算出三条逃生路线。
想强行抱?
可以,但人家随时像U盘一样“安全弹出”。
别伤心,这不是针对谁,它只是把“独立”二字纹在了骨子里。
所以,下次看见猫摆出奇奇怪怪的姿势,先别急着笑“憨憨”,那可能是它把百万年前的生存本能、肌肉骨骼的舒适算法、以及对人类的信任程度,全部折叠进一个看似搞笑的动作里。
短短几秒,人家已经跑完了一场进化、医学、性格三重马拉松。
至于你家那位,是标准面包,还是隐藏款“四驱”“烤鸡”“法老”?
去客厅蹲守三分钟,八成能收获自家猫的全新人设。
别客气,把照片甩出来,让全网见识见识“猫体几何”还能有多少未解之谜。
来源:笑料百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