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赛丨“勇敢小羊”变“娇羊” ,自我矮化绝非成长解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5 21:52 1

摘要:近期,“我是勇敢的小羊”这一话题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最初是90后、00后分享成长中那些平凡却充满温暖的故事,彼此传递鼓励,从共鸣中找到归属,在他人逆境中涅槃重生的经历中获取努力生活、积极向上的勇气。

潮新闻客户端 潮评赛选手 王佳玥

近期,“我是勇敢的小羊”这一话题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最初是90后、00后分享成长中那些平凡却充满温暖的故事,彼此传递鼓励,从共鸣中找到归属,在他人逆境中涅槃重生的经历中获取努力生活、积极向上的勇气。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勇敢小羊”变成“勇敢娇羊”,话题逐渐演变为被称作“娇”文学的现象——人们将愚笨、失误甚至无意义的行为贴上“优秀”的标签,不仅模糊了是非界限,还在无形中强化了一种消极的自我认知。

“值班忘记关制冰机,导致第二天所有人一起帮忙收拾,没有人责怪,我是勇敢小羊!”

“我一个人乖乖睡觉等伴侣下班,我是勇敢的小羊!”

“慢慢长大的小羊,一点一点更坚强”,歌词中“坚强勇敢”的概念被不断弱化,“小羊”的形象却愈发多样,是年纪尚轻的学生群体,是资历尚浅的新职场群体,是身份受宠的亲密关系角色。在日常琐事戏剧化的叙事里,“勇敢娇羊”们构建出一个困难世界,将自己置于失权的处境,又创造出一个无处不在的上位者,当该群体独立完成微不足道的小事后,立即向幻想中的被依附者寻求认可,而不是肯定自我之价值。

在浮躁快节奏的时代,该话题本可以慰藉年轻人,成为一种健康的心理调适,却在传播中因为部分歪曲的价值观而变质,成为自我矮化的秀场。展现的内容从对自身勇敢的赞歌变为“自我弱化的骄傲”,不以独自面对逆境的内容展现,反而以依附他人为傲。将自我置于弱势地位,将自我客体化,消解了温和而坚韧的积极力量,与当代社会赞赏的“独立自强”的价值观相违。

“娇”文学一直以各种形态存在于人们的讨论中,“南方小土豆”“嗲子文学”“鼠鼠文学”,以及现在的“勇敢小羊”,旧社会裹小脚的陋习已然废除,为何大众仍孜孜不倦将自己包装成被欣赏的物化角色,苦苦等待着关注与救赎?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娇”文学所提供的是一种虚假的心理代偿。支持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内在基石是胜任感、自主性和归属感。当个体沉溺于当下错误浪潮,无法在现实中获得真正的成就与掌控时,便通过降低标准、幼化自我来实现精神止痛。大众需要明晰,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是在无限拉低勇敢的标尺,最终只会让人在逃避中离真实的自我和能力越来越远。

反对“娇”文学并非否定幽默与自嘲的价值,但当它演变成系统性的自我贬低时,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健康的自我认知应当建立在真实与积极的基础上,既能接纳不完美,也能追求进步。而“娇”文学的问题在于,原本应当正视的问题被虚假的“优秀”标签掩盖,原本的积极意义被过度娱乐化取代,就可能对社会和公众造成误导。

宁愿痛苦也不要麻木,我们要时刻警惕每一个塑造柔弱小羊和待宰牛马的“温柔陷阱”。年轻人要去做翱翔天际的鹰,展露利爪的虎狼,要保持野性,要随时苏醒,要敢于勇往直前,重新建立起向外汲取力量、向内充盈自我的成长道路,永远把叙事权和主导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潮评别光吃瓜,输出高见;青评出击,不平就鸣。潮评大奖等你来拿。去圈子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