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盯着屏幕笑出声,笑完又有点丢脸——那牌子是我前公司做的,去年冬天刚挂上去,甲方拍着桌子说“就要故宫红”,现在它站在北京路口,红得像被晒褪色的春联。
那块红得发灰的越秀广告牌,昨晚又被路人拍照挂小红书了。
帖子标题只有一句:广州的红,怎么透着一股廉价塑料味?
我盯着屏幕笑出声,笑完又有点丢脸——那牌子是我前公司做的,去年冬天刚挂上去,甲方拍着桌子说“就要故宫红”,现在它站在北京路口,红得像被晒褪色的春联。
当时我们用的是市面最稳的UV墨水,出厂色差△E=2.3,业内算优秀。
可广州的太阳不讲武德,紫外线+湿汽双buff,三个月就把红色里的黄颜料啃掉一半,剩下蓝相,于是故宫红变成了姨妈紫。
甲方爸爸投诉,我们连夜爬上去换画面,成本double,利润直接腰斩。
我以为只是自己倒霉,结果前晚饭局遇到量子点膜代理,他掏出手机放对比照:同一条街,左边普通膜,右边量子点,同样晒180天,左边像被漂白,右边还鲜得发亮。
他说关键不是贵,是一片膜只加15块,可没人告诉广告厂,因为“客户没要求”。
我当场愣住——原来我们丢单不是败给天气,是败给信息差。
更离谱的是ColorMind那套AI校色系统。
天河城试点,六块屏拼在一起,中午太阳直射,晚上路灯泛黄,系统自己拉曲线,肉眼几乎看不出接缝。
技术员说原理不复杂:传感器每分钟读一次环境光,云端算完把补偿值推给播放盒,全程自动,人工只需要每年换一次校准灯。
我听完只想骂人——早两年出来,我就不用半夜爬脚手架换画面了。
还有墨水。
Hybrid-X混合墨36个月△E只有2.8,而我们现在用的传统UV墨,12个月就飙到7。
换算一下,客户原本两年就得换布,用了新墨能撑三年半,平摊下来每年省30%维护费。
我把数据发给前老板,他回了个“再观望”,我懂,他怕换墨水要重新调色,生产线得停两天,损失他心疼。
省里4月刚下的新规我也读了,第一次把“动态色差补偿”写进验收,△E>4就不给发证。
越秀区一季度投诉降27%,说白了就是把“丑”量化成数字,谁超标谁下线,简单粗暴。
我查了下,被撤牌的三个项目全是老牌工厂,抱着老配方吃到今天,太阳一晒就露馅。
北京路去年改造那块屏更狠,纳米反光涂层+5G云校色,夜里LED打上去,红得通透,像刚摘的樱桃。
发明专利号我都能背:ZL202310023456.7。
同行说花里胡哨,甲方却把它当景点打卡,租金翻三倍。
技术就是话语权,不服不行。
我把所有资料打包发群里,附上一句:再不改,下次被挂小红书的就是你。
十分钟后,平时最倔的喷绘主管回了个“链接发我”。
我知道,他也被投诉整怕了。
太阳还是那颗太阳,广州还是这个广州,只是游戏规则悄悄换了。
还在用老配方的人,明年这个时候,可能连脚手架都爬不起——因为没人再给你机会爬。
来源:逻辑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