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青年榜样|杜娟:在星星火炬旗帜下,做幸福的“红领巾”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5 19:40 1

摘要:出生在海淀教师家庭的杜娟,从小就对“三尺讲台”怀有特殊情感。大学选择师范专业,毕业后又义无反顾地回到这片养育她的土地。“回到海淀当老师,就像回家一样自然。”她说。

在海淀区培星小学的校园里,

你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

——她系着红领巾,

笑容温暖,眼神明亮,

身边总是簇拥着一群

叽叽喳喳的“红领巾”。

她就是杜娟,

一个自称“幸福孩子王”的大队辅导员。

儿时梦想照进现实:从海淀走回海淀

出生在海淀教师家庭的杜娟,从小就对“三尺讲台”怀有特殊情感。大学选择师范专业,毕业后又义无反顾地回到这片养育她的土地。“回到海淀当老师,就像回家一样自然。”她说。

2014年,杜娟迎来职业生涯的转折——担任大队辅导员。面对全新领域,这个“海淀姑娘”拿出了海淀人特有的钻劲儿:考取在职研究生,参加专业培训,熬夜研究少先队理论……十二年的深耕,让她从“新手”成长为北京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区级辅导员带头人。

把红色故事讲出“糖果味”

培星小学与共和国同龄,诞生在部队摇篮。如何让红色教育不枯燥?杜娟的秘诀是——让故事活起来。

她组建“小小红领巾巡讲团”,让队员们用童言童语讲党史;带领队员演绎校史剧,把校史变成生动的舞台故事;更妙的是她设计的“红色研学地图”——带着队员们走进李大钊烈士陵园、双清别墅等红色革命圣地,在行走中触摸历史。

“孩子们不喜欢说教,他们喜欢听故事。”杜娟笑着说,“我们要把红色故事讲出‘糖果味’,让他们甜在嘴里,记在心里。”

把课堂搬到亚丁湾畔

随着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的推进,杜娟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她与学校周边11个部队单位、科研院所建立校外红领巾实践基地,开创“红领巾课堂”品牌。

“请进来”的课堂上,维和军人讲述亚丁湾护航的惊心动魄,特种兵分享保家卫国的热血情怀;“走出去”的活动中,队员们走进科研院所,在科学家身边感受科技强国的力量。

一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原来英雄不只是课本里的画像,他们就是身边可爱的叔叔阿姨。”

作为大队辅导员,杜娟深知独木不成林。她构建“德+能”双驱发展路径,用“领雁式”培养打造辅导员团队。

通过“以赛促学”模式,她带领中队辅导员改革少先队活动课:微队会、互联网+队会、精品队会轮番上阵。十多年来,20余名辅导员在市区级比赛中斩获大奖。

“杜老师就像温暖的太阳,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年轻辅导员这样评价她。

十七年,仍是那个幸福的“红领巾”

十七年深耕,杜娟见证了无数孩子的成长,也收获了自己的幸福。“每天被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包围,被他们亲切地叫着‘杜老师’,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在星星火炬的旗帜下,这个海淀青年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热情。她说:“我愿永远做孩子们身边那个幸福的‘红领巾’,陪他们一起成长,一起追梦。”

在星星火炬的旗帜下,她用自己的故事证明:最幸福的成长,莫过于和一群小小少年,彼此照亮,共同前行——这,也正是海淀青年,在新时代写下的最美风景。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