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完《盛夏芬德拉》那晚,我直接失眠到凌晨三点,满脑子都是郭宇欣最后那个红眼眶——短剧居然能把人刀成这样?
“刷完《盛夏芬德拉》那晚,我直接失眠到凌晨三点,满脑子都是郭宇欣最后那个红眼眶——短剧居然能把人刀成这样?
”
别怀疑,被刀的不止你一个。
抖音弹幕里一片“求刀片厂地址”,微博实时广场全是“盛夏夫妇BE美学杀疯了”。
可谁能想到,俩主角半年前还在小成本网剧里镶边,如今一个靠“离婚时”豆瓣7.2分翻身,一个拿中戏学院奖最佳女主却没人记住名字。
短剧这阵风,真能把十八线卷成顶流。
先说点实在的:刘萧旭30天涨粉427万,广告报价从5万跳到80万,一条15秒口播抵得上普通人五年工资。
郭宇欣更狠,直接飞上海试Dior高定,品牌挚友title说给就给。
俩人合体代言的国货美妆,预售首日干到1200万,客服连回“没货了”都回出机械臂。
粉丝经济?
不,是情绪经济——观众掏钱包,买的就是“盛夏”那股意难平。
可真正让业内坐不住的,是广电总局报告里那句“电影级镜头语言重构短剧审美”。
翻译成人话:以前短剧靠狗血提速,现在得靠质感卷死同行。
中戏已经把这剧当教材,导演下周去客座讲课,题目就叫“如何用三分钟让观众为你哭三次”。
学生问预算,导演笑笑:“比你们毕业作品还穷,但我们把钱全砸在光影和眼神上了。
”
更离谱的是,网传俩人同公司方便炒CP,其实一个星河文化一个悦凯娱乐,对家碰对家,居然能炒出5000万播放的二创。
B站剪刀手连夜产粮,微博CP超话连压三组真情侣,登顶那天,广场热一写着:“真情侣哪有be好嗑?
”
有人酸:“短剧爆红,长剧熄火,泡沫。
”可人家下一步直接进组悬疑电影《迷雾拼图》,11月开机,剧本围读照片里,郭宇欣指甲缝里还留着“盛夏”里染的指甲油——导演说就要那点残红,像案发现场没擦干净的血。
刘萧旭更疯,为了贴合角色,直接住进上海老洋房,凌晨三点在阳台练台词,被邻居投诉“鬼叫”。
说白了,观众早就不缺故事,缺的是“被认真对待”的感觉。
当别的短剧还在“霸总裁别虐了”时,《盛夏芬德拉》用最后一镜告诉你:有些再见,就是再也不见。
情绪值拉满,钱包自然敞开。
至于能红多久?
谁知道呢,反正此刻,连楼下美甲店都在放《盛夏》BGM,老板娘边贴钻边哭:“女主最后没回头,跟我当年一模一样。
”
来源:幕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