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秋那天,刷到一条没加滤镜的视频:海军小伙谢浩男拎着行军包冲进巷子,他妈正蹲在门口刮鱼鳞,抬头愣了两秒,手里的小黄鱼啪嗒掉回盆里。
中秋那天,刷到一条没加滤镜的视频:海军小伙谢浩男拎着行军包冲进巷子,他妈正蹲在门口刮鱼鳞,抬头愣了两秒,手里的小黄鱼啪嗒掉回盆里。
就这两秒,把我钉在屏幕前——原来“回家”两个字真能把人看红眼眶。
热闹看完,更抓人的是后续。
那个被喊“阿姨”的女人,一个月前还在夜市支小桌子卖晒干虾米,现在抖音后台挂着“海兵哥”商标,客服自动回复“野生小管已售完,补货48小时”。
莆田商务局9月公示写得冷冰冰,落到她身上就是:儿子军装照成了品牌LOGO,连兵哥哥们吃的军粮罐头都印着她家地址。
有人酸,说“蹭儿子热度”。
可镜头扫过她后院,两只鸵鸟踱步,孔雀开屏比直播补光灯还艳。
农业农村局的特种养殖许可证贴在砖墙上,塑料膜没撕干净,风一吹哗啦响,像给质疑扇巴掌。
最绝的是,她每天下午4点准时关播——要赶去做双拥厨房的饭,免费给驻地连队送海鲜。
战士们排队打饭,喊她“谢妈妈”,她摆手:“别谢,鱼是海里捞的,娃是国家养的。
”
数据也很有意思:50万粉丝,200万月销,听起来像爽文。
可点进直播间,她永远那口莆仙普通话,“这条小管刚离水,眼睛还亮,你下锅它还会跳”。
后台客服截图流出,退货理由最多的一条:我妈说没她晒得咸。
笑死人,也真实得要命。
政府要把她小院升级成“军属创业示范基地”,施工队量地那天,她偷偷把儿子军装外套塞进衣柜,换了一件二十年前洗得发白的渔船工服。
镜头没拍到,是邻居抖音小号流出的——评论区瞬间破防:原来她什么都懂,只是不演。
故事到这儿,最打动人的不是涨粉百万,而是一个原本怕镜头的渔家女人,学会在补光灯前擦手,转身又能蹲在灶膛前添柴。
她没变,是时代恰好需要她这样的脸:粗糙、真诚、不诉苦,只问你“饭吃了没”。
下次再刷到“海兵哥”链接,别急着下单。
先想想自家厨房,是不是也缺一顿带着海腥味的团圆饭。
买了她的小管,记得冷水下锅,水开数七秒,口感刚好——这是她偷偷在评论区教的小动作,没上链接,也没收课时费。
来源:小流侃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