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浣熊是一种来自北美的小型哺乳动物,在大众印象中自带“萌感”,人气颇高,但也被法官方归为“外来入侵物种”。如今它在法国的扩散势头强劲,不仅搅乱了当地的野生动物生态,也让民众渐渐感到不安。
【欧洲时报10月15日筱圈编译】浣熊是一种来自北美的小型哺乳动物,在大众印象中自带“萌感”,人气颇高,但也被法官方归为“外来入侵物种”。如今它在法国的扩散势头强劲,不仅搅乱了当地的野生动物生态,也让民众渐渐感到不安。
法新社报道,“五年前第一次在露台上看到它们时,我甚至都不知道法国居然有浣熊。”波尔多南部瑟纳克镇的居民尼古拉·普热(Nicolas Pouget)表示。这种长着标志性黑眼罩、拖着环纹尾巴的“客人”,如今已成了他家的常客。
科学家表示,目前很难统计出吉伦特省浣熊的准确数量,但推测已达数千只。这些浣熊的“祖先”,都是21世纪初从卡多雅克镇一家外来动物养殖场逃脱的少数个体。
法国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分布,最大的聚集区在东北部。数十年前,驻扎在埃纳省北约基地的美国士兵将浣熊当作宠物带到这里,如今它们已在当地“开枝散叶”。
连捕兽陷阱都难不住?还得靠棉花糖“拿捏”
即便吉伦特省持证捕兽者协会(ADPAG)的专业陷阱,也未必能困住这些“越狱高手”。
“它会先伸爪子探路,再把前爪从笼门底下伸进去,硬生生把笼子抬起来。我这辈子都没见过其他动物会这招!”该协会技术负责人法比安·埃加尔(Fabien Egal)惊叹道。这个协会汇聚了约1600名志愿捕兽者,却在浣熊面前屡屡“破防”。
面对这种“狡猾到犯规”的动物,协会不得不升级装备:“我们给笼门加装了防倒转装置,总算堵住了漏洞。”同时,他们还发现了浣熊的“软肋”——棉花糖。用棉花糖当诱饵,既能精准吸引“来者不拒”的浣熊,又能避免误捕其他动物。
据协会统计,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吉伦特省共捕捉了275只浣熊,且数量还在持续上涨。该协会的职责是捕捉“可能造成损害的物种”,可面对浣熊的扩散速度,他们也有些力不从心。
1.2万种外来物种里的“问题选手”,危害远比想象中大
“在欧洲,来自其他大陆的外来物种约有1.2万种,其中只有1%会成为‘麻烦制造者’,而浣熊就是其中之一。”法国生物多样性办公室(OFB)负责外来入侵脊椎动物研究的让-弗朗索瓦·马亚尔(Jean-François Maillard)解释道。
除了浣熊,美洲水貂、海狸鼠、路易斯安那红螯虾等,也都是欧洲有名的“入侵钉子户”。
浣熊的“可怕之处”在于:适应能力极强,繁殖速度又快,造成的危害五花八门——既能闯进鸡舍偷鸡蛋、咬鸡,也能爬上果树啃食果实,把果园搅得一团糟。
马亚尔进一步列举了更严重的影响:“从经济层面看,它们会啃食农作物,让农民蒙受损失;从健康层面看,它们可能携带可传染给人类的疾病;从生态层面看,它们是身手敏捷的捕食者——在自然保护区里,筑巢的鸟类、珍稀的两栖动物,都是它们的捕猎目标。”
更棘手的是,“和在北美老家不同,浣熊在法国没有天敌!”马亚尔强调,这也是它们能“肆无忌惮”扩散的关键原因。
吉伦特省曾一度资助浣熊调查研究项目,却始终没能找到有效调控种群数量的办法。
来源:欧洲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