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在心理咨询工作里,接触过很多和童年情绪压抑相关的案例。就拿我邻居家孩子来说,小时候他特别乖巧,不管家里大人说什么,他都乖乖听从,总是小心翼翼地看着大人脸色行事。家里来了客人,父母让他表演节目,哪怕心里不情愿,他也会强颜欢笑去做。要是不小心犯了点小错,看到父母
我在心理咨询工作里,接触过很多和童年情绪压抑相关的案例。就拿我邻居家孩子来说,小时候他特别乖巧,不管家里大人说什么,他都乖乖听从,总是小心翼翼地看着大人脸色行事。家里来了客人,父母让他表演节目,哪怕心里不情愿,他也会强颜欢笑去做。要是不小心犯了点小错,看到父母脸色一变,他马上就低头认错。
那时候大家都夸这孩子懂事,可谁能料到,随着年龄增长,他的状况越来越糟糕。他变得越来越内向,在学校里总是独来独往,后来竟然被诊断出抑郁症。原本活泼的孩子,就这样一步步陷入了抑郁的困境。从这个案例我们能意识到,从小看别人脸色生活、长期情绪压抑,会给人带来严重的影响。
长期情绪压抑会使人自我价值感缺失。这个孩子一直压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总以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做任何事都先考虑别人高不高兴,却忽略了自己内心需求。时间一长,他就觉得自己没价值,做什么都不对。而且过度关注他人脸色会形成情感反应模式固化。他习惯了看别人脸色,遇到事情第一反应就是揣测别人想法,而不是表达自己感受。不管和同学相处还是面对生活困难,他都无法正常表达喜怒哀乐,只能把情绪憋在心里。
除了这些,代际传递中未被处理的情绪问题也会形成家族心理印记。我在咨询中发现,这孩子的父母小时候也有类似经历。他们在严厉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习惯了压抑情绪,不会正确表达情感,这种模式就传给了孩子。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自然也学会了压抑自己。
从神经科学角度看,情绪压抑会重塑大脑反应模式。大脑就像有弹性的东西,长期处于压抑情绪中,反应模式会被改变。当一个人总压抑情绪,大脑中负责处理情绪的区域就会变得不敏感。就像这孩子,长期压抑情绪,大脑对情绪的反应变得迟钝,无法正常感知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很多家庭里,父母可能因自己的成长经历,不懂得正确和孩子沟通。他们可能总批评孩子,很少给予肯定和鼓励。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能通过看父母脸色判断自己行为是否正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压抑的情绪模式,而且这种模式还会在家族中一代一代传递。
既然知道了童年情绪压抑带来的种种问题,那该怎么改变这种情况呢?有三个日常能操作的方法。
首先是改善家庭沟通模式。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别总是批评孩子。当孩子表达意见时,父母要给予尊重和理解。比如孩子说不想参加某个活动,父母可以问问原因,而不是直接指责孩子不懂事。通过这样的沟通,孩子会感受到被尊重,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
其次是建立情绪安全岛。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能释放情绪的空间。孩子可以在自己房间放些喜欢的东西,感到情绪压抑时就去那里待一会儿。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画画等方式把情绪表达出来,这样能避免情绪压抑。
最后是重塑自我认知。孩子要学会肯定自己,别总以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可以每天花点时间想想自己的优点和成就,比如按时完成作业、帮助了别人等,把这些事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逐渐看到自己的价值,提高自我价值感。
童年情绪压抑和抑郁联系紧密,但只要我们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正确方法,就能有效阻断这种负面循环,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
来源:爆头阁vq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