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宁陵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坚持源头治理、智慧监管与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并重,持续推动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宁陵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坚持源头治理、智慧监管与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并重,持续推动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作为国家级羊核心育种场和非免疫无布鲁氏菌病“无疫小区”,豫东牧业在宁陵县畜牧发展服务中心的指导与监管下,积极探索实践“五位一体”联农共富模式,走出了一条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以全程质量管控保障食品安全的新路径。
创新“五位一体”联农共富模式,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豫东牧业立足国家级种业阵型企业定位,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创新构建“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金融支持”五位一体联农共富机制,形成从种羊繁育、标准化养殖、技术服务到市场销售的全链条协同体系。
该模式通过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饲养标准、统一回收产品、统一品牌销售,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既保障了羊产品源头质量安全,又带动周边上千户养殖户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企业现拥有标准化羊舍2.8万平方米,年可提供100多万只种羊,鲜精、冻精、胚胎200万支,年产出商品羊300万只,年可提供羊肉82500吨,产业规模与带动效应显著。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筑牢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豫东牧业将食品安全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建立贯穿全链条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一是严把源头投入关。严格执行饲草饲料、兽药疫苗“三不进场”制度(来路不明不进场、国家明令禁止不进场、无标签无厂家无批号不进场),落实“三保证”措施(保证不变质不发霉不过期、保证来源正规、保证质量上乘),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
二是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定期开展免疫学和血清学检测,严格执行卫生消毒、隔离观察、紧急处置等制度。对外销种羊和商品羊实行批批检测,确保出场羊只健康无疫。
三是推行精细饲养管理。实行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公司现有员工62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研究生10人,职业兽医师6人,为精细化养殖提供人才支撑。完善“十二项记录”制度,落实“三勤”(勤观察、勤打扫、勤巡查)和“三按时”(按时饲喂、按时消毒、按时清理)操作规范,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确保养殖过程规范可控。
四是建立全程追溯机制。创新“五包一换”销售服务模式(包质量、包健康、包技术、包运送、包回收,七天内异常调换),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系统,详细记录品种、数量、月龄、销售地等信息,实现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
创新政府监管机制,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效能
宁陵县坚持“四个最严”要求,创新监管方式,实现从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从环节监管向全程监管的转变。
一是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全面推行“一书二图三员四定八制度”监管工作模式,明确专人负责豫东牧业日常监管工作,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监管体系。
二是强化疫病区域化防控。创新无疫小区建设模式,加强对企业周边三公里范围内养殖场的监管检测,坚持每月开展疫病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动态调整监管措施,有效控制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传播风险。
三是实施信用分级监管。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定期公布评价结果,完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行投入品诚信承诺制度,促进行业自律和企业自控。
四是全面加强检疫监督。严格执行产地检疫制度,坚持“无病则出、无疫则运”原则,对出场羊群批批检疫,确保出栏羊群质量安全。同时,强化病死羊无害化处理监管,消除风险隐患。
创新成效与示范价值
通过“五位一体”模式创新和全链条质量管控,豫东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食品安全双提升。企业年供种羊能力显著提高,带动周边上千户养殖户增收,销售的种羊和育肥羊连续多年保持布鲁氏菌病零阳性记录,成为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标杆。目前,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国家羊核心育种场、国家无疫小区、国家布鲁氏菌病净化示范场,并荣获河南省畜牧业新质生产力领军企业等称号,辐射全国20多个省、1000多家山羊繁育合作基地,示范带动效应显著。
宁陵县这一创新实践,为破解小散养殖监管难题、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展现了宁陵县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创新智慧和责任担当。(单永立)
来源:食安河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