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赋能促发展,精准服务惠民生,温州公共法律服务书写“双轮驱动”新篇章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7 16:36 2

摘要:近年来,在温州,一场以“法治”为底色的服务革新正悄然展开。从民营企业的“首席法务经理”驻点护航,到千家万户的“家庭签约律师”贴心守护,从覆盖城乡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到全国领先的仲裁数字化平台,温州司法行政系统以企业需求和民生期盼为导向,构建起立体化、精

瓯江之畔,法治浪潮奔涌不息。

近年来,在温州,一场以“法治”为底色的服务革新正悄然展开。从民营企业的“首席法务经理”驻点护航,到千家万户的“家庭签约律师”贴心守护,从覆盖城乡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到全国领先的仲裁数字化平台,温州司法行政系统以企业需求和民生期盼为导向,构建起立体化、精准化、智能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01

法治护航企业发展:

从风险防控到全链条服务升级

在瓯海经济开发区的浙江某眼镜企业车间里,“首席法务经理”、浙江嘉瑞成律师事务所律师林晓正忙着审查一份出口欧盟的贸易合同。“过去一年,我们为企业排查出3处知识产权风险点,修订了5类合同模板,涉案标的额超2000万元。”林晓的工作,正是温州“首席法务经理”制度的缩影。

作为民营经济大市,温州率先在全省推行民营企业“首席法务经理”工作方案,从全市律所遴选150余名律师志愿者,为规上企业和“小升规”潜力企业提供为期1年的公益法律服务。这些“法律管家”不仅承担合同审查、法律培训等基础服务,更深入参与企业公司治理、股权架构设计、涉外贸易合规等“高阶”事务,推动企业合规成本下降30%以上。2024年,全市“首席法务经理”累计开展法治体检800余次,化解涉企纠纷420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1.2亿元。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法律服务就覆盖到哪里。针对鞋服、电气、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温州打造“产业链+法律服务”协同机制,在鹿城鞋艺小镇、龙湾眼谷等产业集聚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组建知识产权、跨境贸易、金融合规等专业律师团队,提供“政策解读+风险预警+纠纷化解”全链条服务。2024年,仅知识产权领域就为企业办理专利侵权仲裁案71件,帮助200余家外贸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

在商事纠纷化解领域,温州创新“调解+仲裁+公证”多元机制,成立全省首个商事调解组织“瓯越调解中心”,入驻7家基层法院开展诉前调解。2025年一季度,该中心受理案件756件,调解成功228件,涉案金额8600万元,平均结案周期较诉讼缩短40%。同时,全国首个数据资源仲裁院——温州数据资源仲裁院已办结数据交易纠纷案件20件,标的额1.5亿元,为数字经济发展筑牢法治屏障。全市11家公证处成立公证调解中心,截至目前,已受理立案36761件,标的额约16.9亿元,调解成功4260件。“公证调解+赋强公证”化解金融纠纷工作法入选全省百大“枫桥式”工作法。

02

精准服务百姓民生:

构建“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

“没想到在家门口的党群服务中心就能找到律师,帮我起草了离婚协议,还没花一分钱!”鹿城区广化街道居民王女士的经历,折射出温州“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的便民实效。截至今年4月,全市已建成13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85个乡镇服务站、3664个村社服务点,配备“法律明白人”1.8万余名,实现城乡服务站点全覆盖。

针对家庭法律服务需求,温州试点“家庭签约律师”机制,优先覆盖多子女家庭、老年家庭等群体,提供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合同审查、法律文书代书等服务。瑞安市玉海街道5136户家庭通过“点单式”签约,享受到“一对一”法律指导,2024年该区域家庭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至85%。在鹿城区,律师团队还将服务延伸至小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累计化解物业纠纷1200余件,推动“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落地生根。

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始终是民生服务的重点。温州建立“法律援助+社会救助”联动机制,为残疾人、老年人、退役军人等开通“绿色通道”,2024年办理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案件60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超1.19亿元。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全市设立179个新业态公共法律服务点,推出“暖新八大举措”,覆盖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20余万人。鹿城区外卖配送行业调委会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工伤赔偿、劳动关系纠纷300余件,涉案金额超500万元,成为新业态劳动者的“维权港湾”。

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温州依托70万侨胞资源,打造“涉侨法律服务驿站”,推出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跨境纠纷“云端调解”等服务。2024年,全市办理涉外公证40788件,通过远程视频为海外侨胞提供服务3146次,实现“一次不跑、全球通办”,相关做法获中央政法委肯定。

03

数字赋能与机制创新:

打造公共法律服务新生态

在温州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在线”平台上,一场跨国庭审正在进行:来自意大利的温商通过视频连线参与庭审,系统实时翻译20国语言,电子卷宗同步流转。作为首个多跨场景仲裁应用,该平台已实现网上立案、远程庭审、电子送达等全流程数字化,2024年线上电子送达2564件,办案效率提升20%,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数字引擎”。

数据赋能不止于仲裁领域。温州公证行业推出“华云在线公证”平台,整合113项公证业务,实现“一键申请、一网通办”,涉外公证“最多跑一次”占比达95%。龙湾区试点“遗产查询处置”公证服务,通过部门数据共享,将办理时限从20天压缩至3个工作日,被列入浙江省委“微改革”典型案例。

在服务质量监管方面,温州构建“全生命周期”闭环体系,动态组建600人专家团队,对法律援助案件实行案前培训、案中监督、案后评估,2024年案件优良率达92.38%,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同时,创新律师“积分制”管理,将担任“首席法务经理”“家庭签约律师”等公益服务计入积分,在评先评优、培训机会上优先倾斜,激发律师参与热情。

法治宣传同样融入数字基因。“温州普法”抖音号全年发布短视频345部,播放量达2906万次;“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引入AI智能系统,实现劳动争议、婚姻家庭等高频问题30秒响应,2024年累计解答咨询14.3万次,群众满意度96.69%。在永嘉县,“法律明白人”用方言录制普法微视频,在农村文化礼堂循环播放,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从企业车间到百姓家门,从线下站点到云端平台,温州正以公共法律服务的“精准滴灌”,培育法治营商环境的“沃土”,浇灌民生幸福的“花朵”。截至2025年5月,全市律师万人比达4.8,“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的城乡社区覆盖率大幅度提升,真正实现“法治触手可及,正义就在身边”。随着“首席法务经理”“家庭签约律师”等创新机制的持续深化,温州正书写着法治为民、服务发展的新篇章,为推进共同富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生动的“温州样本”。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