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 “自卫战” 将败:2030 年代冷却机制衰减,20 亿人水源告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5 16:47 1

摘要: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发现,它们面对全球变暖,居然会开“空调”,当暖空气吹过来,冰川表面的冰雪融化时会吸收热量,把空气冷却后往下推,形成“下降风”。

冰川这玩意儿挺聪明的。

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发现,它们面对全球变暖,居然会开“空调”,当暖空气吹过来,冰川表面的冰雪融化时会吸收热量,把空气冷却后往下推,形成“下降风”。

就像你夏天抱块冰,周围空气都会凉快些。

2022年8月,研究员托马斯・肖站在瑞士科巴西埃冰川上就亲眼见过这场景。

当时海拔2600米处气温17℃,按说挺热了,但冰川周围的冷空气顺着山坡往下跑,愣是给局部降了温。

喜马拉雅山脉5000米的监测站也发现,哪怕全球在变暖,大冰川还能吹出冷风,给下游当“天然空调”。

但这招有个大bug:空调得靠冰量撑着。

研究团队分析了全球350条冰川的数据,发现环境温度每升高1℃,冰川附近温度只升0.83℃,可一旦冰川融化到一定程度,这招就失灵了。

就像手机没电了,再牛的功能也使不出来。

现在不少冰川表面已经盖上了岩石碎屑,暗色的碎屑吸光更快,反而加速融化,等于空调外机被糊住了,越用越糟。

模型算出来了,2020到2040年是个坎儿。

这期间冰川的冷却能力会达到顶峰,之后就像泄了气的气球,唰唰往下掉。

为啥?冰川就像打防守战的士兵,冰量足的时候能扛着,但当“兵力”损失超过临界值,就只能被大气温度牵着走了。

不同地方的冰川情况还不一样。

高海拔的冰川比如喜马拉雅那些,主要扛着气温上升的压力,衰减得相对慢点儿;中低海拔的就惨了,降水变了,冬天雪少夏天雨多,冷却能力掉得比全球平均快15%;热带冰川最惨,比如安第斯山赤道附近的,已经提前“躺平”,好些小冰川估计2035年前就没了。

这事儿麻烦在哪儿?全球20多亿人喝水靠冰川融水呢。

长江、黄河、恒河这些大河,枯水期全指望冰川“接济”。

短期看,冰川加速融化可能让河水先多一阵,但这是“虚假繁荣”,等冰川没了,河流水量就得全看老天爷脸色,季节波动会变得超级大。

印度河平原、我国西北那些干旱地方,以后用水怕是得紧巴巴了。

冰川这“空调”一停,高山上的动物先遭罪。

像雪豹、安第斯山骆马这些特有物种,祖祖辈辈适应了冷环境,气温一升高,它们得往更高的地方搬。

可好多山高海拔的地方就那么点儿,没地儿挪就只能面临灭绝风险。

人类当然也躲不开。

现在能做的,比如建水库囤水、改农业灌溉技术,印度就在恒河上游修了5座大水库。

但研究员肖说得明白:这些都是“贴创可贴”,真正的办法是遏制全球变暖。

你想啊,冰川就像地球的“水塔”,现在水塔自己快保不住了,咱们再不赶紧减排,以后麻烦只会更多。

看着冰川这“自卫战”打得这么艰难,挺让人感慨的。

它们用了亿万年的降温机制,终究抵不过气候变暖的速度。

与其指望冰川自救,不如咱们赶紧行动起来,少排点碳,多护点绿,给地球的“水塔”多续点命。

毕竟到最后,保护冰川,其实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底牌。

来源:乐娱侃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