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健康不当回事!31岁白鹿患“疑难杂症”,给内娱明星提了醒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4 22:26 1

摘要:刷手机刷到白鹿瘦成纸片人那张路透,脑子里先蹦出来的不是“好瘦”,而是“这姑娘别再晕倒在片场”。

刷手机刷到白鹿瘦成纸片人那张路透,脑子里先蹦出来的不是“好瘦”,而是“这姑娘别再晕倒在片场”。

镜头里她笑着跟工作人员打招呼,袖口空荡荡,风一吹就晃,像一根随时会断的线。

半年前她还在采访里说自己“头要炸了”,每天靠止痛片续命,戏一拍完就冲进医院挂神经内科,诊断书上一行小字:神经性头痛伴植物神经紊乱。

听起来拗口,翻译过来就是——身体报警器长鸣,本人却还在倒计时打卡上班。

这不是孤例。

曹颖在直播间里亮出三张病历,抑郁、焦虑、胃癌,语气平静得像念超市小票;杨乐乐半夜腹痛到打滚,被扛进急诊切了一段坏死的阑尾,事后回忆“其实已经疼了俩礼拜,以为忍忍就过去”;李连杰去做的那场“小手术”,官方口径叫甲状腺结节微创,知情医生透露,再晚一点,压迫气管就得开大刀。

每个人都像站在悬崖边,先掉下去的那个,才提醒后面的人“原来这里危险”。

怪谁?

横店群演最懂。

凌晨三点收工,演员大巴还亮着灯,明星助理蹲在路边冲葡萄糖,一抬头脸色煞白,“明天六点开工,不灌这一口真怕她醒不过来”。

剧组像一台永远不关机的绞肉机:拍摄周期被平台压缩,剧本飞页改到凌晨,减肥通告比台词先到,男演员要腹肌,女演员得锁骨养鱼,营养师配的是800大卡套餐,外加一针“美容针”——能瘦脸,也能让心率飙到120。身体在尖叫,镜头里只能看到完美侧颜,导演一喊“过”,侧颜立刻蹲在地上干呕。

有人把希望寄给新规矩。

横店新开的“明星体检中心”门口,海报写着“脑部CT当天出片”,可预约表上密密麻麻,排到了三个月后;广电总局的“工作强度规范”还在征求意见,先被平台反驳“档期是市场竞争结果”;演员公会倡议“合理减肥”,转头就有经纪人吐槽“不瘦就掉角色,你签不签?

”文件很好,只是落地那刻,又被现实弹回去。

真正能刹车的,只有当事人自己。

白鹿这次复工,身边多了个“生活制片”,任务不是催进度,而是每天盯她有没有按时吃米饭;曹颖把直播时长砍了一半,剩下时间留给中药罐;李连杰术后第一件事,把练功房的哑铃换成瑜伽垫,说“练不动就躺平,不丢人”。

他们终于学会把“等等”说出口——头疼就停拍,胃疼就去医院,体重掉到八十斤就罢演。

观众会不会遗忘?

当然会。

可遗忘总比遗像好。

屏幕外的普通人,别急着吃瓜。

你我也有那份“忍忍就过去”的倔强:加班到凌晨两点,靠美式续命;节食三个月,姨妈出走;颈椎报警,贴块膏药继续低头改PPT。

明星只是把极端案例摆到聚光灯下,替我们演了一遍“身体被透支后会怎样”。

他们还能挂2000块的专家号,普通人排一次核磁共振要请假三天。

所以,趁病历本还没写满,早点把“不舒适”翻译成“该休息了”。

工作可以换人,命只有一条。

下次再刷到“某某瘦到脱相”的热搜,别急着夸自律,先在心里替对方把120拨好。

真关心,就留言三个字:去吃饭。

真关心自己,今晚就关掉电脑去睡觉。

世界不缺一部戏,缺一个健康的你。

来源:健康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