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6岁还能把肚子瘦出“小凹槽”,上围却一点没缩水,晒跑车的照片里汗珠顺着锁骨往下滑,网友一边喊“女神”一边疯狂搜同款训练表——这谁顶得住?
36岁还能把肚子瘦出“小凹槽”,上围却一点没缩水,晒跑车的照片里汗珠顺着锁骨往下滑,网友一边喊“女神”一边疯狂搜同款训练表——这谁顶得住?
把镜头拉近,何佩瑜那条泳装腰线其实藏着不少“社畜”能抄的作业。
她一周三次高强度训练,并不是去豪华私教工作室,而是常出现在离自家只有两站地铁的公众泳池,早七点跟退休大爷抢泳道。
有网友拍到她背漂板做水下深蹲,一边数秒一边憋气,脸憋得通红,动作却一点没变形。
说白了,自律不是滤镜,是别人还在打哈欠时她已经把肺活量逼到极限。
吃的部分更“抠门”。
同行聚餐吃火锅,她点一盘牛腱子、一份豆苗,筷子在辣锅里涮三秒就提起来,油汤基本不沾。
服务员记得她每次都要加七碟免费葱蒜,拌在一起当蘸料,零糖零酱。
港媒给她起外号“葱神”,听着好笑,却把她常年体脂18%的秘密抖得干干净净。
别小看这一口葱,辣素+大蒜素联手,能把基础代谢往上抬0.3-0.5%,日积月累就是一条马甲线。
从“夜蒲”标签里走出来,她花了十年。
当年电影一拍完,影院门口的海报被撕下来叠飞机,观众只记住她的身材,没人关心对白背了几次。
转折点在2018年,她主动降片酬去演一部小成本警匪片,角色是吸毒母亲,出场五分钟,眼神却从空洞到崩溃连切五个层次。
那场戏被B站UP主剪成“港片遗珠”,弹幕刷屏“原来她会演戏”。
从那以后,导演愿意给她试镜机会,不再只递比基尼剧本。
感情空窗五年,港媒写得夸张——“夜夜孤单望海”。
其实她把晚上空出来给两件事:十点上床睡美容觉,凌晨四点起床看剧本。
朋友爆料,她手机闹钟备注叫“别赖,赖就胖”,响铃一响整个人弹起,冬天也一样。
有人觉得这种日子枯燥,她却说“把身体交给节奏,心里反而踏实”。
一句话,把焦虑转换成可控的按钮,比深夜买醉高级多了。
网友吵她“太瘦”,可数据摆在那里:身高168,体重50公斤,BMI 17.7,略低于标准,但肌肉量高出同龄女性平均12%。
换句话说,她轻却不弱,瘦却不柴。
医学生给她留言:这种体脂对女星是饭碗,对普通人别盲目追,低于20%可能闭经。
她点赞这条评论,大大方方承认“角色需要才压线,拍完会调回20%”,一句话把争议化成科普,顺手圈了波好感。
下一步,她要去拍女性职场剧,演猎头公司女高管。
为了贴近角色,她跑去真实猎头公司坐班两周,跟候选人一起进会议室,偷偷在桌下记笔记。
路透照里,她穿白衬衫、西装裤,腰线被皮带一束,气场比泳装照还锋利。
网友说“这姐姐把职场也卷成健身房”,其实她只是想证明:性感可以不是露肤,而是把主动权握在手里。
看完她的日程,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做不到”。
其实把目标拆小,每个人都能找到可复制的切片:地铁提前两站下车快走,午餐把酱料换成葱蒜,晚上把手机放客厅逼自己十点睡。
身材管理不是明星专利,而是普通人对抗失控生活最低成本的反击。
就像何佩瑜在采访里说的:“控制感一旦回到手里,世界就不会乱。”别等明天,把今天那顿奶茶换成无糖豆浆,你已经比昨天的自己多赢了一厘米腰线。
来源:陈陈娱乐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