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像美国人一样谈判?看透了其实很简单,也就“三板斧”而已!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5 16:33 2

摘要:川川又开始抱怨了,他表示不买美国的大豆是“经济上的敌对行为”,要对东大多加小心,但又强调中美关系是公平的,“我认为情况会没问题”,他还称“想要帮助中国”。

川川又开始抱怨了,他表示不买美国的大豆是“经济上的敌对行为”,要对东大多加小心,但又强调中美关系是公平的,“我认为情况会没问题”,他还称“想要帮助中国”。

跟这样的人周旋最怕是过度关注他怎么说,从某种意义上,他已经“网红化”了,以获取人们的关注来施加影响力。

不能不重视,也不需要太重视。前者是说毕竟一票一票选出来的人,背后是很多美国人的意愿,后者则是说太重视不值得。

美国现在处于历史的变革期,这样的人能上台也算异数,在美国的精英阶层,对他的看法普遍是不信任、不欣赏、不喜欢。

比如查理·芒格生前就点评过川川,表示不希望他当总统,他“或许会相当果断”,但绝非“理想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因为他认为此人虚荣、夸夸其谈,擅长自我营销而非去创造价值,并不是什么商业天才。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个人,比如他之前的对手希拉里就曾公开批评川川的想法不只是另类,“他的想法是危险的,语无伦次的,甚至都不算是真的想法,而只是一系列离奇的咆哮,个人恩怨,赤裸裸的谎言。他准备不足,他的脾气、性情都决定了他不能胜任这个需要知识、稳定性和担负巨大责任的职位。”

所以不适合当总统,当然两者是互相争斗,互相非议对方是应有之义。

而川川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还是他跟投票的人有共鸣,大众不信任、也厌倦了那种巧舌如簧的精英人物,川川这种人则显得跟他们没有距离感。

因此希拉里可能更有逻辑,水平也更高,但还是输了。

川川深得互联网、社交媒体传播的精髓,他是有个性的,强势的,话语很短,充满了情绪煽动性,唯有如此才能跟大多数人达成共识,获取后者的力量。

要想跟这种人打交道,我们需要晓得美国人谈判的套路,简单说就是三板斧。

首先就是威逼利诱,以关税、军事威慑或外交孤立来获取主动权,逼迫其他国家签订对自己有利的协议。

基于实力与地位是美国的一贯原则,以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为后盾,通过威胁、挑衅、施压等手段来获取好处,操纵别人。

在美国人看来,世界就是达尔文主义,无论社会还是人性都奉行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成王败寇,我有多少实力那就自然享受多少利益,这样天经地义。

所以美国人大都独立性强,只尊重强者,这里有个好处就是有符合真理的一面,敬畏强者是应该的,美国很愿意跟大国、强国搞好关系,对于弱国则是另一种态度和策略了。

如果自己很弱小还在强者面前叫嚣“莫欺少年穷”,那就不明智了。毕竟人要生存是靠理性,而不是意气。

其次,恫吓、威胁不成就拉拢,以适度妥协来快速完成谈判。

我们看美国在巴以、俄乌都是这样的策略,它大多数时候都能达成目的,也就是在东大这里碰了壁。

老方说川川是什么人,他典型是那种“我打你,你不能还手,还要付我手痛费”的思维方式,没有筹码也要虚空造出个筹码来。

所谓极限施压,就是提出一个超难的条件吓唬你,然后迫使你屈服,不断让步,最终让他得逞。对此,川川也有真诚或可爱的一面,他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告诉你他是怎么想的:

“我喜欢好大喜功,因为我觉得这不是件困难的事情,既然人们总要思考点什么,为什么不往大的方面想呢?大多数人爱打小算盘,因为他们害怕成功,害怕做出决定,害怕取胜,这就使像我这样的人占了很大的优势……”

你看,他深知普通人的弱点,多数人都是害怕麻烦,内心不坚定,前怕狼后怕虎,扭扭捏捏,容易动摇,这就给了他拿捏的机会。

最后是混淆黑白,通过舆论让你陷入被动。

他本身就是通过社交媒体来呼风唤雨,他能上位也是借助了社交平台的力量,所以他非常看重美国的社交媒体,他自己也搞了一个,就是为了掌握话语权。

思想权是最大的管理权,影响力就意味着某种权力,他看得很透彻。

很多人把他当笑话、小丑看绝对是错误的,低估了这个人精明的一面,他如果真那么可笑,是不可能让白宫那些人服服帖帖的。

戏剧性是表演的一部分,但核心是为了利益,美国人非常看重自己的利益,只要拿到利益,那之前的所有做法都是好办法,是聪明和精明的表现。

其实不光是美国人,国内也有很多人是这样的思维和作风,简单说就是不择手段。不过呢,你只是为了一己之私的话,实际上还是狭隘了,最终也局限了自己,从历史的维度看,美国这套终究是行不通的,错误的东西必然会被世界修正。

来源:私家视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