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镇街,向乡土新闻延伸影响力服务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5 15:53 1

摘要:都市类媒体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信息传播平台,内容生产、用户运营与经营拓展往往以城市为主要阵地。近些年来,随着全民媒介素养的提升,弥合城乡信息鸿沟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随着媒介深度介入社会治理,镇街作为最基层的治理单元对媒体参与的需求也在增加。在此背景下,部分都市

作者:张吉宝

都市类媒体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信息传播平台,内容生产、用户运营与经营拓展往往以城市为主要阵地。近些年来,随着全民媒介素养的提升,弥合城乡信息鸿沟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随着媒介深度介入社会治理,镇街作为最基层的治理单元对媒体参与的需求也在增加。在此背景下,部分都市类媒体将触角伸向镇街,向本地信息要深度、向本地用户要活跃度、向本地服务要生产力。

作为区域都市类媒体的鲁中晨报,强化“本土就是竞争力”的核心理念,强调地域接近性、心理接近性、情感接近性,将记者下沉到镇街,深挖基层的乡土新闻,以此拓宽报道视野,增强与受众的连接。本文由此出发,探讨都市类媒体如何做好乡土文章,拓展区域传播力和影响力。

挖掘镇街乡土文章的重要性

(一)探查新闻“富矿”,拓展报道空间

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在信息总量、信息覆盖面上无法与商业媒体平台相比。要实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必须更深地扎根本地,盘活区域内容、用户和服务资源。镇街作为长期被都市类媒体报道“冷落”的领域,具有很大的发掘潜力。

目前,淄博市有88个镇街,不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例如,周村区南郊镇拥有江北最大的不锈钢市场,临淄区皇城镇是中国西红柿之乡、西葫芦之乡,高青县黑里寨镇是淄博的“菠菜小镇”……除少数镇街受到媒体青睐外,多数镇街的特色产业并未受到广泛关注。因此,深耕镇街为记者走基层、挖掘原创新闻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满足基层需求,增强受众黏性

由于都市类媒体的属性,以前,城市居民更容易成为媒体报道和社会议题探讨的主角。当下,随着全民媒介素养的提升,镇街居民对权威、可信、深度的媒体内容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下沉镇街开展乡土报道既是媒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基层群众的需求。

比如,鲁中晨报2024年报道的《淄博市临淄区金山镇边河中学更换“可躺式课桌椅”》《90名“五好少年”被奖励9000元牛肉》等报道,让乡镇中学成为“新闻主角”,不仅受到被报道对象和基层党委政府的欢迎,也狠狠抓住了“乡土流量”,造就了新闻爆款。

(三)介入基层治理,深化媒体服务

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镇街作为最基层的治理单元,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的需求大、任务重,地方党委政府对媒体服务的需求空前增长,这给了主流媒体深度介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机遇。比如,2024年,鲁中晨报发起“乡村振兴镇村行”大型采访活动,就是深入挖掘淄博各镇街基层治理典型做法的新闻策划。

由此可见,下沉镇街能够推动媒体与镇街相互赋能、深度连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做好镇街乡土文章的策略

(一)常态化走基层,深入挖掘新闻资源

常态化走基层是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也是记者践行“四力”的基本要求。要从广阔的镇街地区挖掘优质新闻,尤其需要记者常态化走基层。

首先,充分摸底基层工作需求。基层党委政府对媒体的需求是什么?就是如何将镇街的经验做法进行全域推广。为此,鲁中晨报强化“新闻+智库”合作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库平台,根据镇街需求不定期与镇街主要负责人举行碰头会,围绕镇街中心工作出主意、拿策划,采写稿件以内参形式呈报上级党委政府,或向各级改革办推送。

其次,探索全链条合作模式。镇街借助媒体平台资源,将其重点工作对外全方位推送,实现宣传工作“借船出海”;媒体则借助镇街资源与辖区企事业单位充分对接,实现全方位合作。

再次,构建宣传队伍“底座”。鲁中晨报借助为镇街工作人员进行新闻宣传及舆情管理培训的机会,加入镇街工作人员宣传群,逐渐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通讯员队伍,提升新闻线索收集能力。

截至2025年,鲁中晨报已经与淄博市近30个镇街实现全面战略合作。记者采写的《淄博首家整建制土地托管镇实现“四赢”》得到淄博市委主要领导批示,《万步工作法是个什么法》在“淄博改革”微信公众号推送。近年来,报社记者采写的反映镇街工作的稿件占比不断提升,以临淄跑口记者为例,全年报网端发稿数量1000余篇,其中六成为乡土素材。

(二)关注镇街人和事,参与基层治理

做好镇街新闻,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可以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可以是解决管理问题,也可以是解决服务问题。鲁中晨报记者推出的镇街工作经验报道,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2021年3月,记者到临淄区雪宫街道办事处与时任街道党工委书记闲聊中得知,当时街道的群众满意度在全区倒数,主要原因是社群沟通不到位。记者带着问题到街道进行了蹲点,对社区居民、物业公司、社工、街道干部进行了详细的采访。一周后,《带着问号去求“解”,落实突破为群众》稿件出炉,经大众日报客户端推送后,又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转发。

镇街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神经末梢”的角色,需要直接面对群众。因此,记者要多去基层,去发现基层治理的经验或难题,并通过新闻报道推动社会治理向更高层次迈进。

(三)精准选题,做好主题策划

多数情况下,镇街新闻事件小、亮点少,新闻价值不大。如何以小见大、做出特色?精准选题、做好策划尤为关键。在日常采访中,记者既要感知“大气候”,又要注意“小环境”。

“大气候”就是要时刻关注各级党委政府的阶段性工作重点和重大决策部署,尤其是市、区两级召开的重大会议及下发的各类重要文件通知,这些都需要记者及时了解、仔细研读。“小环境”就是基层镇街工作的特色亮点,这需要记者扎根一线,深入了解基层单位如何用特色工作方法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

2024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后,山东省要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新成效。在此背景下,鲁中晨报结合市级“大气候”和镇街“小环境”精准选题,联合淄博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齐商银行等策划了“乡村振兴镇村行”大型采访活动。活动先后走进淄博各区县30多个镇街,通过文图、视频等融媒传播形式刊发各类报道200余篇,其中,《高青这个村借“光”铺就强村富民路》《“沂源红”就是“幸福红”的底气在哪儿?》《皇城“三变”》等报道,紧盯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赢得了受众及地方党委政府的认可和好评。

这组策划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新闻+政务+企业”的新闻策划模式。鲁中晨报充分发挥桥梁作用,连接起淄博各市直部门、金融企业以及部分镇街,实现了新闻宣传向基层下移、政务服务及客户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通了“新闻+政务+企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四)创新传播方式,形成立体效应

新媒体环境下,不管哪一类新闻,都要充分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鲁中晨报在镇街新闻报道中,特别注重创新传播方式,融合运用文图、短视频、数据新闻、H5等多媒体手段,强化新闻报道的可视化、互动性,提高作品感染力、体验感。比如,《土地托管 “管”出村集体经济“好钱景”》报道,就通过记者第一视角的短视频与深度文字解析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呈现了“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这一乡村振兴新成果。

结语

丰富并改进都市类媒体镇街新闻报道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都市类媒体应做好新闻策划,创新报道形式,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提升镇街新闻质量和服务广度,进而将媒体内容生产力、服务力、影响力向更广大的镇街延伸。

(作者为鲁中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新闻采访中心区县新闻部副主任)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5年8月号,原标题为《下沉镇街,向乡土新闻延伸影响力服务力》。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