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人履历都不普通:何庆魁写过《卖拐》《卖车》,高亚麟靠《家有儿女》成了“夏爸爸”,张凯丽的刘慧芳被喊了三十年。也因为这份熟悉,大家更容易在意他们的言行。
在娱乐圈里,观众对老戏骨的滤镜,往往都很深。
最近这阵子,何庆魁、高亚麟、张凯丽轮番上热搜。不是新戏宣发,是一堆争议和“翻车”讨论。
三人履历都不普通:何庆魁写过《卖拐》《卖车》,高亚麟靠《家有儿女》成了“夏爸爸”,张凯丽的刘慧芳被喊了三十年。也因为这份熟悉,大家更容易在意他们的言行。
熟人效应,最容易扎心。
网上对何庆魁的争议,既指向家庭,也指向价值观。比如他曾被指对一位因嫖娼被抓的老人发声,“花自己的钱泄欲”这句被反复截图,评论里一片拉黑。还有家人在社交平台开撕,提到钱和责任,这些爆料目前没有权威结论。
“老艺术家”的牌匾,不是谁都拿得稳。
高亚麟这边,网传对伴侣不当行为、私德问题,把大家对“夏东海”的滤镜打碎。片方为避风波采用技术替换已拍镜头,后期的加班被说得跟热锅上的蚂蚁。本人士至今没正面说明,像把公关稿丢进黑洞。
角色温柔,现实沉默。
张凯丽的争议更偏职业层面。节目里下手太实在的视频常被二次传播,女儿的资源也被质疑靠妈。她代言的老人鞋卷入诉讼,法院判厂家担责后,她这边没有公开道歉,买鞋的子女在评论区留言说“爸妈腿摔疼了”。
“国民妈妈”,最该照顾的是观众的信任。
这几件事串起来,很像客厅里换台的瞬间。手里遥控器还停在老剧回放,下一秒热搜弹窗把人拽回现实。人设一旦裂了,补的不是滤镜,是日常细节。
说到底,作品是门面,人品是地砖。门面再光,地砖一松就踩跟头。劝几位前辈拍戏前先把“地砖”查一查,别让观众看剧还得穿防滑鞋。
来源:汉墨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