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成都聚变能国际大会刚落幕,全球2000多名专家达成共识:可控核聚变已经从"实验室阶段"砸开了"工程化大门"。这不是空话——上海150亿注册资本的中国聚变能源公司已挂牌,合肥BEST装置杜瓦底座刚交付,ITER项目核心部件订单正批量落地,万亿级市
2025年10月成都聚变能国际大会刚落幕,全球2000多名专家达成共识:可控核聚变已经从"实验室阶段"砸开了"工程化大门"。这不是空话——上海150亿注册资本的中国聚变能源公司已挂牌,合肥BEST装置杜瓦底座刚交付,ITER项目核心部件订单正批量落地,万亿级市场的序幕真的拉开了。
别被"概念炒作"带偏,现在选核聚变公司得看硬指标:是否绑定国家级项目、核心技术有没有壁垒、业绩能不能兑现。今天挑的8家,全是踩着这三个关键点的真龙头。
先搞懂这行的底层逻辑:可控核聚变是真正的"终极能源",1升海水里的氘能顶300升汽油,还零碳无核废料。现在全球都在抢进度,美国FIA发了商业化白皮书,德国砸20亿欧元建电站,中国更直接——BEST装置2027年演示发电,2030年有望点亮第一盏灯。最关键的是,实验堆建设已经进入密集期,国内四大项目总投资达700-800亿,这些钱正变成企业的真订单。
1. 西部超导:国内唯一能产核聚变低温超导线材的企业,ITER项目核心供应商,手里60吨订单排到2030年,2025年高温超导业务收入暴涨120%。超导磁体占聚变装置成本28%,它的铌钛合金全球市占率15%,毛利率常年45%以上,这就是技术垄断的底气。
2. 永鼎股份:押对了高温超导赛道,独家供应"洪荒70"装置的YBCO带材,耐1.5亿摄氏度高温,刚拿了中核集团1.2亿CFETR订单,还锁定了ITER 41亿长期单。高温超导是下一代技术方向,它现在的产能优势就是未来的市场优势。
3. 安泰科技:偏滤器全球龙头,这部件要扛住指甲盖大的地方放燃气灶的热量,它的钨铜复合材料全球市占率超80%。2025年刚中了EAST偏滤器改造合同,聚变业务收入占比已达22%,完全脱离概念阶段。
4. 国光电气:国内唯一能造聚变堆真空室的企业,市占率超60%,还是ITER偏滤器独家供应商。2025年一季度核聚变订单涨35%,更靠模块化技术把成本降30%,在招标里就是降维打击。
5. 联创光电:旗下联创超导突破全系列高温超导磁体技术,和中核聚变签了200亿合作项目,还拿了ITER的超导设备订单。它的超导磁体直接供应BEST等核心装置,技术储备足够吃十年。
6. 上海电气:唯一能覆盖核聚变全产业链的企业,从磁体到主机系统全能干,是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H-70的核心供应商。大项目缺不了这种全能选手,订单确定性最高。
7. 合锻智能:国内独掌握聚变堆真空室整体成型技术,这技术直接决定真空室的安全性和寿命。2025年核聚变相关营收预计达25亿,随着四季度招标启动,业绩还得跳涨。
8. 中国核建:负责聚变堆土建工程的"基建队长",2025年新签订单已达34亿。实验堆建设先搭骨架,它的业务最先落地,是产业链里最稳的业绩股。
这里必须说句实在话:核聚变商业化还要等二三十年,但这不影响现在赚钱。行业已经进入"实验堆建设红利期",BEST项目200亿投资四季度将完成全部招标,江西星火一号130亿项目也快启动了。这8家公司要么垄断核心材料,要么独占关键部件,订单会跟着项目节奏持续释放。
还要警惕两类伪龙头:一类只签框架协议,连样品都没做出来;另一类业务占比不足5%,纯属蹭概念。真正的机会在那些"技术卡位+订单落地"的企业,它们现在靠实验堆赚钱,未来商用落地直接爆发。
接下来的催化点很明确:10月后国内项目招标密集启动,年底CFETR项目可能有新进展。这行拼的不是短期股价,而是谁能在技术壁垒里站稳脚跟——毕竟等2030年第一盏聚变灯亮起时,能分蛋糕的只会是现在这些手握核心技术的玩家。
来源:是布丁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