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4月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新冠阳性率较上月增长116%,住院病例阳性率增幅达91%。这一数据在陈奕迅确诊新冠、暂停演唱会的消息助推下,引发社会对疫情走势的广泛关注。监测显示,XDV变异株(含NB.1.8.1分支)已成为当前主要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4月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新冠阳性率较上月增长116%,住院病例阳性率增幅达91%。这一数据在陈奕迅确诊新冠、暂停演唱会的消息助推下,引发社会对疫情走势的广泛关注。监测显示,XDV变异株(含NB.1.8.1分支)已成为当前主要流行毒株,占全球基因测序样本的13.9%,其传播指数(Rt值)达1.2-1.5,显示疫情正处于上行周期。
病毒学专家指出,此次疫情抬头是群体免疫衰减的必然结果。北京大学陆剑教授团队分析显示,LP.8.1变异株的受体结合域发生Q493R突变,使其抗体逃逸能力较JN.1毒株提升3.2倍。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全国新冠中和抗体水平自2024年11月峰值下降73%,60岁以上人群抗体滴度仅为青年群体的35%。南方医科大学彭劼教授指出,前次感染高峰距今已逾10个月,抗体自然衰减导致易感人群基数扩大,形成周期性传播波峰。
临床观察发现,当前疫情呈现明显地域差异。广东省4月报告病例数达23188例,是3月的6.5倍,占全国总病例数的28.7%。北京佑安医院李侗曾主任分析,南方省份气候温暖潮湿,病毒在气溶胶中存活时间较北方延长2.1小时,加之人口密度高出北方42%,形成更利于传播的环境。不过,病毒学监测显示,当前流行株致病力未显著增强,住院患者中重症比例维持在0.37%,低于2023年同期的1.2%。
针对疫情发展趋势,疾控部门给出明确研判。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专家分析,参照既往流行规律,本次疫情预计持续6-8周,将在未来三周内达到峰值。防护重点应放在三类高危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基础病患者及免疫缺陷人群。数据显示,未接种疫苗的老年感染者死亡率是接种者的4.7倍,糖尿病患者感染后住院风险增加2.3倍。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蔡卫平教授建议,高风险人群在公共场所应佩戴N95口罩,出现症状48小时内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等抗病毒药物,可将重症风险降低89%。
此次疫情抬头既是病毒变异的客观结果,也是群体免疫动态平衡的自然体现。现有监测数据表明,我国医疗体系完全具备应对能力,目前全国ICU新冠床位使用率维持在12%的安全区间。公众在保持必要防护意识的同时,无需过度恐慌。随着夏季来临和群体免疫重建,预计6月下旬疫情将进入下行通道。这提醒我们,在新冠病毒成为常态流行传染病的背景下,建立可持续的监测预警体系和分级诊疗机制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
1. 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新冠阳性率数据(来源:中国疾控中心2025年4月监测报告)
2. XDV变异株基因测序结果(来源:世界卫生组织2025年第5周流行病学报告)
3. 抗体衰减速率研究数据(来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临床监测)
4. 抗病毒药物疗效数据(来源:北京佑安医院治疗案例统计)
来源:镜头里的世纪中国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