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8日,这位英伟达CEO一边宣布投了马斯克的xAI,一边感慨“后悔没投更多”,更绝的是,他还不忘补刀:“后悔没早投OpenAI啊!”
黄仁勋这次又语出惊人了。
10月8日,这位英伟达CEO一边宣布投了马斯克的xAI,一边感慨“后悔没投更多”,更绝的是,他还不忘补刀:“后悔没早投OpenAI啊!”
说实话,看到这个新闻有些好笑的。堂堂英伟达CEO,手握AI时代最硬的“铲子”,现在说的这话却像普通股民似的,唠叨“早知道多买点”?
你有没有发现啊,科技圈大佬特别爱干这事儿——公开说自己错过了啥。
贝佐斯当年就公开承认过,错过了智能手机这趟车。Fire Phone那个惨败,他自己都说“是个巨大的教训”。
扎克伯格呢?更经典。2016年还在说Snapchat“不值得关注”,转头2017年就疯狂抄袭人家做Stories功能。后来干脆承认:“我们确实低估了短视频。”
哦对了,还有雷军!当年说小米不做芯片,结果澎湃S1出来后各种“其实早就在研发了”。
这帮人是真后悔?还是……另有深意?
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些大佬的“后悔”,好像都挺战略性的。
咱们仔细品品黄仁勋这次发言。
首先啊,他说投了xAI“超级兴奋”——这是给马斯克站台,毕竟人家xAI一个月烧10亿美元,正愁钱不够用呢。黄仁勋这么一说,等于给市场吃定心丸:“英伟达看好这个项目!”
然后转头就“遗憾没多投”——你品,你细品。这话听起来是后悔,实际上是在暗示:“xAI这项目太香了,我都抢不够。”这不就是变相给xAI下一轮融资造势吗?
更绝的是提OpenAI。一句“后悔没早投”,直接拉高了自己的行业判断力:“你看,我早就看出OpenAI会火!”同时又给OpenAI送了个顺水人情——毕竟英伟达计划十年投1000亿美元给OpenAI,这时候说几句好话,多自然啊。
离谱的是,我感觉他这番话,AMD那边估计都听出味儿来了。
你想啊,黄仁勋这么一说:
对投资人而言,就是在暗示“AI赛道现在就是黄金期,晚了真没机会”。
对客户而言,传递“英伟达押注的项目,绝对错不了”。
对竞争对手而言,仿佛在敲打“你看我都抢着投,你们还在观望?”
特别是AMD,人家这几年好不容易在AI芯片上追了点进度,黄仁勋这一通操作,等于告诉市场:“看,顶级AI公司都选英伟达!”
这哪是后悔,这分明是高级炫耀啊!
而且你发现没,他说“想参与马斯克所有项目”——这话乍一听像粉丝追星,实际上是在对外界宣告:英伟达和马斯克是深度绑定的战略伙伴关系。
我整理了一下,科技大佬公开说“后悔”,基本逃不出三个动机:
(1)塑造“谦逊人设”
再牛的CEO也会犯错,这样显得接地气啊。贝佐斯说Fire Phone失败,反而让大家觉得他“敢于试错”;扎克伯格承认低估短视频,转身Instagram Reels就做起来了,还赢了一波好感。
(2)暗示“我早就看透行业趋势了”
黄仁勋说后悔没早投OpenAI,潜台词是:“我当年就知道这会火!”这种“马后炮式预见性”,特别能强化行业话语权。
(3)为下一步动作铺垫
最狠的在这儿。说完“后悔”,下一步往往就是大动作——可能是追加投资、可能是战略合作、可能是直接收购。先给市场打个预防针,后续操作就顺理成章了。
黄仁勋这次也一样。说“后悔没多投xAI”,又说“后悔没早投OpenAI”,其实下一步就是为了和马斯克加强战略捆绑,还有个刚宣布不久的openAI十年1000亿投资计划。
冷静下来想想,黄仁勋的“遗憾”背后,其实藏着整个AI行业的焦虑。
xAI一个月烧10亿美元,还得继续融资;OpenAI资金短缺,靠指数增长的营收撑着;还有英伟达豪掷1000亿美元建数据中心。
这不就是当年互联网泡沫前的景象吗?
大家都在赌:谁先占领算力高地,谁就能垄断AI时代。
可这种“军备竞赛”式的烧钱,到底能撑多久?特殊目的实体融资模式虽然能缓解现金流压力,但高负债风险也摆在那儿。万一哪天资金链断了,这些“超级项目”会不会变成超级烂尾楼?
网友们调侃黄仁勋“凡尔赛”,其实也是在质疑:这种抱团取暖、巨头结盟的玩法,会不会最终形成新的技术垄断?
黄仁勋的“后悔”,听起来轻描淡写,实际上是整个AI行业竞争白热化的缩影。
他不怕说“后悔”,因为他手里有全球最强的AI芯片;他敢说“想参与马斯克所有项目”,因为英伟达已经是这场算力战争的最大赢家。
但对那些还在追赶的公司来说,人家大佬的“遗憾”,可能就是你的绝望啊!
来源:财经保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