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程表“删空”的第 3 天,我治好了自己的“FOMO 绝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7 16:22 2

摘要:你的日程安排是不是更像俄罗斯方块游戏,而不是条理清晰、平衡有序的日程安排?我的日程安排已经数不胜数了——工作项目、社交邀请,以及一些我几乎没有时间处理的突发事件。我想,我并非唯一一个这样。

你的日程安排是不是更像俄罗斯方块游戏,而不是条理清晰、平衡有序的日程安排?我的日程安排已经数不胜数了——工作项目、社交邀请,以及一些我几乎没有时间处理的突发事件。我想,我并非唯一一个这样。

我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人怀着良好的意图对机会、项目、活动和邀请说“是”,但后来却发现自己不知所措、精疲力竭,默默地想知道我们当初为什么同意。

虽然人们可能很容易将这种模式归咎于野心或糟糕的时间管理,但我认为这反映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对日益增加的未完成任务、害怕错过 (FOMO) 以及本质上对生活根本的不确定性和无常性的不适的一种焦虑的潜意识反应。

我开始明白,这种经常说“是”的习惯并不是为了提高效率,而是为了试图通过长期保持忙碌来缓解更深层的不适内心的不安和/或存在的不安。以下是我逐渐熟悉的四种版本。

为什么我最敬佩的很多公众人物似乎总是那么忙?在日益快节奏的美国文化中,“强迫性忙碌”或许已经成为一种“荣誉勋章”和虚假的成功标志。

但我相信,超额预订可以作为一种应对机制,来管理我们可能没有正面应对的潜在焦虑。通过填满我们的日程安排,我们创造(或至少模拟)了一种控制感、目标感、生产力和成就感

我认为这只能暂时缓解不确定性或不足感。然而这种持续的活动会导致慢性压力和倦怠。发表在《BMC心理学》 (Liu et al.,2023)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过度承诺的人会经历更高的压力和焦虑

这意味着超额预订可能是一种应对更深层次情绪问题的不适应策略。从逻辑上讲,我们的日程安排越是超额,我们所从事的活动的质量就越低。

虽然出于好意,但“错失恐惧症”(FOMO)却是我过度预订倾向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或许也是你的原因。它根植于人类对联系、参与和有意义体验的健康渴望

渴望参与每一次社交活动或职业机会,源于害怕错过宝贵的体验。Gupta 和 Sharma (2021) 发现,错失恐惧症与压力增加和生活满意度下降相关。

当我们过度认同它并深陷其中时,它很容易导致强迫性行为,从而逐渐损害我们的幸福感。

从更深层次来看,我们渴望保持忙碌的冲动可能与死亡焦虑——对死亡的恐惧和残酷现实——有关。

每一天都让我们离死亡更近一步,难以割舍。参与各种活动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尝试,希望在时间耗尽之前创造一笔遗产或获得一种完整感。

这种行为与恐惧管理理论相符,该理论认为,人类通过成就来寻求意义和价值,从而管理存在主义恐惧(Naidu & Chew, 2023)。

过度承诺的悖论

讽刺的是,虽然超额预订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焦虑,但它往往会加剧焦虑(这可能会导致悲剧性的更强烈的超额预订冲动)。

持续履行众多义务的压力会导致不堪重负和不满情绪。《健康心理学杂志》(Porru 等人,2020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过度承诺与心理困扰加剧和心理健康状况下降相关。

这种循环造成了一个悖论:我们试图通过忙碌来控制焦虑,但实际上却加剧了我们想要逃避的那种感觉。

打破循环

我认为,认清超额预订的根本原因,并将其视为一种表象,而非核心根源问题本身,是迈向改变的关键一步。以下是我建议的四种方法,可以帮助我摆脱长期超额预订的困扰:

有目的的正念:正念不仅仅是放慢脚步,更是与时俱进。当我们停下来思考自己为什么说“是”时,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动机,比如内疚、对无关紧要的恐惧,或者想要证明自己。

即使是在做出新的承诺之前,静静地进行五分钟有意识的呼吸练习或写日记,也能让我们从“自动驾驶”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揭示你的“是”是根植于价值观和人际联系,还是源于自动化和恐惧。

勇敢的界限:说“不”不仅仅是一种时间管理策略,更是一次情感上的锻炼。当忙碌与价值划等号时,设定界限可能会让人感到身体不适,甚至产生内疚感。

但不适并不意味着出了问题——它通常意味着成长正在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勇敢的界限”会成为一种自尊的表现。如果说“不”比说“是”更难,那么你可能做得对。成长一开始往往会让人感到尴尬,甚至可能暂时感到不自然。

解开根源的疗法:过度预订通常与后勤无关,而与身份认同有关。像EMDR或CBT这样的疗法可以帮助揭示强迫性忙碌背后隐藏的驱动因素。

我见过一些来访者意识到,他们的日程安排并非因为快乐而排得满满的,而是因为他们逃避了那些他们感到无力解决的更深层次的问题。疗法可以帮助他们温柔地探寻背后的原因,并开始疗愈它。

价值观检视(无需追求完美):自我反省并非意味着默默隐退或彻底改变生活。将时间与价值观相符,并非意味着拥有完美的清晰思路,而是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细微而诚实的调整。

这并非彻底的重置——只是一个小小的问题:这是否符合我想要构建的生活?

以上四点并非速效方案——而是缓慢而有意识的转变,促使我们探究如何安排时间以及原因。当我们以同情而非强迫的态度对待日程表时,我们就能从单纯的安排日程走向真正的自我管理。

结论

我们习惯于超额预订,这不仅仅是时间管理的问题——我认为这是对更深层次心理潜流的一种悄无声息的回应:焦虑、死亡、渴望被重视、渴望不被落下

在这个日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时刻被束缚在那些低声诉说着更多、现在、接下来的事情的电子设备中,比较变得轻而易举——难怪我们总是试图保持运动,把日程表填满,试图缓解这种不安。

我发现自己也这么做过——同意参加额外的会议、社交活动、培训、旅行,或者承诺参加一个我知道可能会让我精疲力竭的活动。

这并非出于我的意愿,而是因为我内心深处害怕如果我不这么做,可能会留下一些未完成、未看到、未感受到的事情。

但每当我放慢脚步,温柔地说“不”,选择深度而非速度时,我就会想起,空间和自发性往往才是真正生活发生的地方。

通过探究忙碌背后的动机,我们真正地获得了重新掌控时间的机会——它不再只是日历上的空白,而是一段刻意的休憩、反思,并重新与真正重要的事情建立联系的空间。

如此一来,我们创造的空间不仅是为了提高效率,也是为了活在当下。通过反思,我了解到,退一步不仅能创造休息的空间,还能带来更清晰的思路

当我们放慢脚步,审视是什么驱使我们如此紧迫时,我们就能开始更有意识地做出选择——并因此而活得更充实。

文本来源@《心理学今日》 的内容

来源:老汪说事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