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归侨学者、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近日接受小侨采访表示,女性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文化延续、乡村振兴及国际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球妇女峰会13日到14日在北京举行,“她力量”在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到各界关注。
归侨学者、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近日接受小侨采访表示,女性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文化延续、乡村振兴及国际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国际民间艺术组织负责人,陈平深耕文化遗产保护与跨文化交流传播工作多年。
图为陈平(右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任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左一)。(受访者 供图)
非遗里的女性守护者:
“抱着娃、绣着花、养着家”
“中国妇女在民间技艺继承、文化创新与传播中,承担着文化延续的历史使命。”陈平指出,女性不仅是家庭的核心,更是文化的守护者,“抱着娃、绣着花、养着家”是她们双重担当的写照。
在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女性手艺人坚守祖辈流传的刺绣、织布技艺,她们不局限于简单复刻传统,将现代审美融入其中,打造出兼具地域特色与市场吸引力的手工艺品。这些作品推动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更帮助女性实现经济独立,让她们在提升家庭地位的同时,为传统手工艺传承注入力量。
2024年,陈平(左一)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阿者科与手工艺人交流。(受访者 供图)
2024年5月,陈平随媒体、高校调研团赴青海调研。当地皮绣的粗犷细腻、盘绣的精巧繁复、堆绣的立体生动,尽显青海刺绣的独特魅力,而传统与现代结合,正是其焕发新生的关键。
“推动乡村振兴,需深入挖掘中国名优特新产品故事,保障消费者买到货真价实的优质产品,同时助力区域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
陈平说,对于青海刺绣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结合当代创新理念,更要破解行业挑战:加强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其种类特点与民俗文化内涵;依托青海多民族多元文化优势,扩大受众基础以激活市场供需、提升知名度;还需各部门协作,强化传承人培养、推动技术创新应用、拓宽市场渠道,全方位提升竞争力,推动其向更高层次发展,其余的手工艺也是如此。
图为陈平(中)与青海藏族绣娘。(受访者 供图)
“非遗+”中的女性力量:
文化复兴与经济发展双引擎
“乡村振兴中,传统手工艺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文化复兴的关键所在。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女性是这一进程中的关键力量。”
陈平介绍,农村地区,许多女性手艺人凭借对传统技艺的深刻理解与创新精神,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以贵州、云南等地为例,当地女性将传统刺绣与现代时尚元素融合,设计出的文创产品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能满足当下消费者需求,大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图为2024年,陈平(左一)在云南楚雄与彝族孟弄民绣手艺人交流。(受访者 供图)
她们通过双手实现经济自立,带动周边乡亲就业,激活乡村手工艺产业,同时将地方民俗文化融入作品,让历史与风情通过手工艺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乡村文化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在“非遗+民宿”“非遗+文创”“非遗+研学”等新业态中,女性同样发挥着引领作用。陈平说,“非遗+民宿”里,女性主理人将竹编、蜡染等工艺融入民宿设计,提升住宿文化价值;“非遗+文创”领域,女性设计师把苏绣、剪纸等元素与日常用品结合,让非遗从“博物馆展品”变为“生活好物”,推动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
2025年,陈平(右一)在昆明南亚博览会上帮助瑶族绣娘推介作品。(受访者 供图)
女性非遗传承新路径:
数字赋能与国际合作
当下,数字技术的发展为青年女性参与非遗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陈平表示,社交媒体、短视频、在线商店等数字平台,为女性搭建了全球化展示舞台。许多青年女性设计师和艺术家通过这些平台,讲述传统手工艺故事,甚至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个人品牌。乡村女性手艺人也借助直播带货,推销手工艺品的同时,向网友介绍家乡民俗风情与物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015年,陈平(前排右五)作为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副主席,带领来自世界各国的手艺人参加贵州省政府举办的民博会。(受访者 供图)
2022年,暨南大学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这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以研究世界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机制的教席。
作为教席首席主持,陈平表示,该教席的核心目标便是通过国际高端教育平台,开展专业培训,助力更多女性手工艺传承人提升能力,进一步推动女性在全球文化遗产传承中的积极参与。
2025年,陈平(左三)与来自哈萨克斯坦、土耳其、阿塞拜疆等国家的设计师,左一是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一位无双臂女艺人,她用脚进行编织。(受访者 供图)
陈平介绍,目前教席正策划“‘她’蜕变亚太传统手工艺新生计划”、推动亚洲女性设计师与手艺人之间相互赋能的“她计划”、“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意设计(创意一百)人才培训计划”等项目,通过教育平台、国际艺术节、组织合作等渠道,促进亚洲女性设计师与手艺人相互赋能,分享不同地区非遗保护与创新经验。
“全球妇女峰会为各国女性交流提供了宝贵平台。”陈平说,跨国合作不仅能推动全球文化可持续发展,更能向世界展示中国女性在国际事务中的智慧与积极形象,让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焕发新活力。
责编:马海燕
来源:中国侨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