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员风采 | “让文化遗产走进生活”——民盟盟员于秋娜的履职担当与文化情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5 11:01 1

摘要:国庆假期前夕,当众多游客头戴VR眼镜,沉浸式穿梭于“哪吒宇宙”,或是在各地遗址公园借科技“梦回”历史时,民盟盟员、杭州市临平区图书馆副馆长于秋娜正忙于古籍数字化项目的收尾工作。不久后,这些成果将免费向公众开放,让更多人得以领略古籍的魅力。“‘奔走国是、关注民生

国庆假期前夕,当众多游客头戴VR眼镜,沉浸式穿梭于“哪吒宇宙”,或是在各地遗址公园借科技“梦回”历史时,民盟盟员、杭州市临平区图书馆副馆长于秋娜正忙于古籍数字化项目的收尾工作。不久后,这些成果将免费向公众开放,让更多人得以领略古籍的魅力。“‘奔走国是、关注民生’是我作为民盟盟员的使命,能为大家做一些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我很开心。”

缘起民盟:精神灯塔照亮文化征程

“每次站在古海塘遗址前,触摸着历经数百年风雨的石砌堤坝,都能感受到文化遗产中蕴含的磅礴力量。”谈及推动古籍以数字方式呈现出来的初衷,于秋娜嘴边常挂着这样一句话。

自2014年加入民盟以来,这位深耕文化战线20余年的“老兵”,便以民盟先贤们的爱国精神为指引,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前行。“费孝通先生等民盟先贤既是学界泰斗,又心怀家国的赤子情怀,深深感召着我。”回忆起加入民盟的契机,于秋娜眼中闪烁着崇敬的光芒。“纪实文学《以民为镜照肝胆》中张澜等先贤的事迹,更让我深刻理解了‘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深刻内涵。”

“民盟‘关注民生’的传统,让我意识到文化保护不是孤芳自赏,而是要让文化遗产走进百姓生活。”她坦言,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她在文化遗产保护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成为她履职的使命。

盟员之家:汇聚智慧的文化港湾

“从加入民盟开始,我常常会去参加‘盟员之家’的活动,这也是我汲取养分的重要平台。”于秋娜介绍,“在‘盟员之家’,盟员们常围坐在一起学习政策、讨论社情民意,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2024年我调到图书馆工作后,面对古籍保护专业人才匮乏、活化利用不足的困境,我也会在‘盟员之家’抛出问题。同仁们热情帮助我出主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在古籍修复工作中,民盟杭州市委会文化工作委员会的资源更成了‘及时雨’。”于秋娜说,通过联系浙江省图书馆、杭州市图书馆的专家提供指导,临平区图书馆弥补了专业力量的短板,让泛黄的古籍重新焕发活力。

经过多次研讨结合实际工作中的观察,于秋娜撰写了《新质生产力赋能古籍活化利用》建议,为民盟中央相关工作提供了参考。“在此基础上,杭州市临平区图书馆申报的社科课题,获评浙江省图书馆学会优秀案例。”于秋娜深有感触地说,很高兴基层声音被听见,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2万多页珍贵古籍完成高清数字化采集,即将通过线上平台免费向公众开放。”

履职担当: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化遗产有股神奇的魅力,越深入了解,越想让它被更多人看见。”在于秋娜看来,作为体系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海塘,钱塘江古海塘遗址不仅是水利工程的奇迹,更承载着浙江人“勇立潮头”的精神密码,推动该遗址申遗,成为她的一个重要梦想。

然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作为浙江省人大代表的于秋娜,提交了《关于推进钱塘江古海塘遗址联合申遗的建议》,并在民盟组织的支持下,参与了省检察院发起的公益诉讼调研,足迹遍布钱塘江沿岸。经过多次协调,钱塘江古海塘遗址杭州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

“看到‘临平段’三个字出现在名录上,所有的奔波都值得了。”她说,就该把文化遗产的价值,转化为老百姓能触摸到的幸福。

在于秋娜策划的临平诗词大会上,短视频传播的热度,让传统文化成了年轻人追捧的“文化盛宴”。这也提醒她,传统文化创新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深入研究确保“守正”,又要紧跟时代实现“创新”。

今年,她正着手将古籍记载与本地文物结合,开发面向青少年的“古籍里的临平”课程,计划通过AI技术实现繁体字自动识别,让晦涩的古籍变得通俗易懂。

“20年前博物馆门可罗雀,如今暑假一票难求,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见证着行业变迁,于秋娜对年轻文化工作者寄予厚望。她常对后辈说:“专业精进是底气,关注民生是方向。让传统文化成为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传承。”

来源:浙江民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