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宋仁宗年间,江南一带有个富庶的临安城。时值春夏之交,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全城,患者先是发热咳嗽,继而浑身起红疹,不出七日便呼吸困难而亡。不到一月,临安城已是一片凄风苦雨,药铺门前排起长队,郎中们束手无策,棺材铺反倒生意兴隆。
北宋仁宗年间,江南一带有个富庶的临安城。时值春夏之交,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全城,患者先是发热咳嗽,继而浑身起红疹,不出七日便呼吸困难而亡。不到一月,临安城已是一片凄风苦雨,药铺门前排起长队,郎中们束手无策,棺材铺反倒生意兴隆。
这一日,城南门前来了一位青衫男子,约莫三十岁年纪,肩挎药箱,风尘仆仆。他抬头望了望城门上“临安”二字,轻轻叹了口气。
“这位郎君,若要进城,需得三思啊。”守城兵士见他医者打扮,好意相劝,“城中瘟疫横行,已有不少郎中自己也染病身亡了。”
青衫男子微微一笑:“在下正是为此而来。”
兵士讶异:“不知郎君高姓大名?”
“鄙姓林,单名一个鹤字。”男子拱手道。
“莫非是江湖上人称‘妙手仁心’的林鹤林神医?”兵士惊喜交加。
林鹤谦逊摇头:“神医不敢当,略通医理而已。”
入得城来,林鹤但见往昔繁华的临安街道如今冷冷清清,偶有行人也是面色惶惶,掩口疾走。多处民居门前悬挂白幡,哀哭声不绝于耳。
林鹤不避瘟疫,径直前往病情最重的城西贫民区。他在一处废弃的茶棚前停下,取出随身携带的布幡悬挂起来,上书“义诊施药”四个大字。
起初,无人敢来。直到次日清晨,一个面色蜡黄的妇人抱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踉跄跑来。
“神医,求您救救我的宝儿!”妇人跪地哭求。
林鹤急忙扶起妇人,仔细查看孩子病情。只见孩子浑身滚烫,胸前背后满是红疹,呼吸急促,已是危在旦夕。
林鹤面色凝重,从药箱中取出银针,先在孩子几处穴位下针,又配了一剂汤药喂下。不到半个时辰,孩子的高热竟退去少许,呼吸也平稳了许多。
妇人感激涕零,连连叩头:“多谢神医!多谢神医!”
林鹤扶起妇人,神色却无半点轻松:“此疫凶险,眼下只是暂缓病情。若要根治,还需研制对症之药。”
消息传开,求医者渐多。林鹤日以继夜地诊治病人,茶棚前很快排起长队。他不但分文不取,还将自己带来的药材免费发放。
第三天深夜,林鹤正在油灯下翻阅医书,忽听棚外有响动。出门一看,见一老乞丐昏倒在地,浑身脏污,病情比先前所见患者都重。
林鹤毫不犹豫,将老人扶入棚内悉心诊治。一连三日,他亲自煎药喂服,终于将老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老人苏醒后,得知是林鹤救了自己,老泪纵横:“郎君为何救我这无用老朽?我身无分文,唯有这条贱命...”
林鹤温言道:“医者眼中,人命无分贵贱。”
老人感其仁德,从怀中取出一本泛黄的古籍:“老朽家传这本《瘟疫论》,乃先祖所著,或对郎君有用。”
林鹤接过一看,大喜过望。这本书中记载的病症与眼下瘟疫极为相似,更有详细药方。他连夜研读,终于在破晓时分拍案而起:“找到了!”
根据古籍配方,林鹤研制出对症药方,但其中几味药材颇为珍贵,他随身携带的已所剩无几。
正当林鹤为难之际,临安首富赵员外家的管家前来求医。原来赵员外的独子也染上瘟疫,危在旦夕。
林鹤二话不说,随管家前往赵府。经他诊治,赵公子病情很快好转。赵员外感激不尽,捧出白银千两酬谢。
林鹤婉拒金银,只求赵员外资助药材,救治全城百姓。赵员外感其高义,当即应允,出资购齐所有所需药材。
有了充足药材,林鹤在茶棚架起十口大锅,日夜不停地煎制药汤。全城患者闻讯而来,服下药汤后,病情皆有起色。
半月之后,瘟疫得到控制,临安城渐渐恢复生机。百姓视林鹤为再生父母,称他“林神医”,茶棚前日日有人跪谢,送来瓜果蔬菜,林鹤推辞不得,只好收下少许。
这一日,林鹤正在诊病,忽见一队官兵疾驰而来,为首官员高声喝道:“哪个是林鹤?”
林鹤拱手:“在下便是。”
官员冷笑一声:“拿下!”
左右兵士一拥而上,将林鹤捆缚。
百姓哗然,纷纷围上前来质问:“为何捉拿林神医?”
官员取出公文:“今有御医奏报,临安瘟疫本已控制,忽有江湖游医林鹤,以邪术治病,更在药中掺入不明之物,致使瘟疫复发,蔓延京城!奉旨捉拿林鹤回京问罪!”
林鹤愕然:“绝无此事!在下所用皆为正统医方,药材清白,可当场查验!”
官员不理,强押林鹤离去。百姓虽愤愤不平,但听说事关皇宫疫情,谁也不敢阻拦。
林鹤被押解至京城,关入大理寺狱中。主审官不问青红皂白,严刑逼供,要他承认在药中下毒。
“林某行医十余载,从未害人,更不可能下毒!”林鹤遍体鳞伤,仍坚不认罪。
主审官冷笑:“你那些所谓‘神药’,经太医查验,内含剧毒之物!若非及时发现,不知要害死多少人!”
林鹤心知遭人陷害,却苦无证据。他被判秋后问斩,关入死牢。
却说临安城中,百姓初时还为林鹤鸣不平,但不久谣言四起。有人说林鹤实为辽国细作,故意制造瘟疫;有人说他用药控制人心,图谋不轨;更有人信誓旦旦,称亲眼见林鹤深夜作法,形迹诡异。
加之京城疫情日益严重,朝廷连下诏书,严查各地游医。曾经受过林鹤恩惠的人们,如今纷纷噤声,唯恐惹祸上身。
那日被林鹤救活的老乞丐却不肯屈服,四处为林鹤申冤,却无人肯听,反遭驱逐殴打。
一月后,京城疫情已到不可收拾之地,连皇宫中也有多人染病。仁宗皇帝忧心忡忡,下诏求贤,称若有能治瘟疫者,不论出身,重赏封官。
然而太医们束手无策,民间郎中也无人敢应诏。疫情愈演愈烈,每日死者数以百计。
这日深夜,死牢中的林鹤忽被一阵急促脚步声惊醒。牢门打开,几个太监模样的人匆匆而入。
“可是林鹤林神医?”为首的老太监问道。
林鹤点头。
老太监叹道:“实不相瞒,京城疫情已失控,太医院无计可施。有几位受过您恩惠的临安百姓冒死上书,称唯有您能解此危局。皇上特旨,请您出手救治。”
林鹤沉默片刻,问道:“我那‘下毒’之罪呢?”
老太监面露尴尬:“这个...若您能控制疫情,皇上自会赦免。”
林鹤长叹一声:“医者父母心,林某不敢因私废公。请带林某查看病情。”
林鹤被带出牢狱,前往疫情最重的城东区。经他诊断,京城瘟疫与临安相同,但病毒已有变异,他原先的药方效果大减。
他请求查阅太医们的诊疗记录,发现太医院曾院长对他的药方做了“改良”,加入了一味名为“红信石”的药材,这正是导致药性变毒的根源。
林鹤不动声色,重新配制药方,先在少量患者身上试验,见效后又扩大范围。不到十日,京城疫情得到控制。
仁宗皇帝大喜,亲自召见林鹤。金殿之上,林鹤不卑不亢,将太医院篡改药方之事和盘托出。
皇帝震怒,下令彻查。原来曾院长的侄儿在临安经营药铺,林鹤义诊施药断了他家财路,曾院长怀恨在心,故意篡改药方,嫁祸林鹤。
真相大白,曾院长被革职查办。仁宗欲封林鹤为御医,却被他婉拒。
“草民志在云游四方,救治百姓,不敢受官职之束。”林鹤叩拜道。
皇帝感其志,赐金牌一面,准他自由行医,遇官不拜。
林鹤回到临安那天,全城百姓夹道欢迎,曾经怀疑过他的人们羞愧难当,纷纷跪地请罪。
林鹤一一扶起,毫无怪罪之意:“疫病之下,人心惶惶,诸君疑虑也是常情。”
那老乞丐颤巍巍走来,老泪纵横:“老朽就知道,神医必是冤枉的!”
林鹤紧握老人双手:“多谢老丈信任。”
次日,林鹤在茶棚前最后义诊一日,准备次日离开临安。傍晚时分,他正收拾行装,忽见赵员外领着全城士绅前来。
赵员外拱手道:“林神医临难,我等未能挺身而出,实在惭愧。今日特来赔罪,并有一不情之请。”
原来临安百姓集资为林鹤修建了一座医馆,恳请他留下。
林鹤望着众人期盼的目光,沉吟良久,终于点头应允。
“仁心医馆”开张那日,门庭若市。林鹤定下规矩:贫者分文不取,富者随缘乐助。他更收徒授业,将医术无私相传。
多年后,“仁心医馆”声名远播,而林鹤救治全城反被诬陷的故事,也成了临安城代代相传的教训:危难之时,最可贵的是信任与勇气;风波过后,最难得的是宽恕与初心。
每逢初一十五,医馆门前总会有一个老乞丐前来打扫,风雨无阻。有人问起,他便说:“这是我为恩人尽的微薄心意。”
而林鹤总是温和一笑,赠老乞丐一副调理身体的药方,一如初见之时。
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说明您已经看完故事,麻烦您点个关注点个赞,举手之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本故事纯属虚构!谢谢观看!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来源:普渡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