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丰收的季节,收获更好的自己 《新网师向您汇报》25年【第41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5 07:49 1

摘要:从知天命之年加入新网师至今,已整整六年,选修了近二十门课程,最多一年四门,大多成绩优秀。五次年度生命叙事幸运入选“十佳”,新网师征文也有了几个特等奖。从打卡点评到作业批阅,从周报编辑到班刊出炉,从课程助教到读书会负责人,几乎所有义工岗位我都曾担任,从未间断。

原创:新网师

本期编辑:张翠琴

art.01

榜样故事

榜样故事

01.专业学习,一直在路上

金秋十月,窗外稻浪金黄,收割机在在田间忙碌,一片丰饶景象。

此时此景,让我不禁自问:我的收获又在哪里?

从知天命之年加入新网师至今,已整整六年,选修了近二十门课程,最多一年四门,大多成绩优秀。五次年度生命叙事幸运入选“十佳”,新网师征文也有了几个特等奖。从打卡点评到作业批阅,从周报编辑到班刊出炉,从课程助教到读书会负责人,几乎所有义工岗位我都曾担任,从未间断。

可我却没有一丝“功成业就”的喜悦,反而愈发忙碌。

四年前,在旺苍线下学习中心,跟着老局长,带领教师团队啃读了六本经典,举办了二十余场讲座;线上线下读书分享累计也有六十多场;去年主持读书会,最忙一月连办八场共读。专家缺席时,我不得不通宵备课、独立讲授,终未负众望——这或许是忙碌中一点实在的收获。

持续的学习也付出了代价,妻子甚至因我常年熬夜影响,有了神经衰弱症状;侄儿笑称我比他高考还忙。我开始思考是否该“慢下来”,但惯性使然,一时难以停下。

不过,高强度学习也带来可见的积累:书架上批注过的书籍有了三百多本,我的名师工作室统计的年度学习笔记,累计已超四百万字。

去年进入卓越班,着手撰写专著时才发现,虽涉猎广泛,却远未达到“深耕一门”的专业深度。

差距已明,更应专注弥补。出书虽非初衷,但对我这个一线教师而言,专业学习,永远在路上。

——卓越3班

199340吴尧达

榜样故事

02.守望田野见生长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站在三十载教龄的门槛上回望,只有加入新网师学习的这六年,我的教育生活才有了思考和温度。半年的线上课程跟随以及今年的暑期线下研修营研修,让我成为“学为中心”课堂的忠实追随者。

为什么我倾囊相授,学生思维的火花却愈发微弱?“学为中心”的理念让我幡然醒悟:我深耕不辍的,一直是“教”的田野,却忽略了“学”的土壤。

新学期,我决定在初三数学的领地上实践。首先,把时间还给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里。倒计时是给学生完成某个任务设置时间管理的方式,我把它用到我的课堂讲解时间的限制上,每节课我讲授时间不超过20分钟,并且把这一规则公布给学生,接受监督。这种强制且公开管理的方式,大大改善了我一直以来的“滔滔不绝”,把学习时间还给了学生,数学课学生有了“习”的机会。其次,用“学为中心”的方式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对子互学。因为已经初三,不再执着于形式的完美,而是指导学生交流研讨的纵深发展。

实践并非一帆风顺,但学生眼中重新燃起的光,是我最大的动力。以日以年,我的“田野”里,学生思维的稻穗必将迎风摇曳。我收获的,是一个重新成长的、更好的自己。

——卓越一班

211124郑平芳

Part.02

网师心声

专业学习

01.在新网师的慢生长:把学习烙进课堂与成长里

回望两年半在新网师的学习:意愿上从勉强到心甘情愿;行动上从随波逐流到主动成长;认知上从认为自己还不错到觉得自己差的很远,再到不断完善、提高、发展自己。

刚加入新网师,新网师没有开设初中数学科目,我便参加公需科目学习。跟着郝晓东老师线下读书,跟着陈大伟老师学“观课议课”,跟着刘热生老师学“五维高效技术”,跟着胡新颖老师学“课题研究”,跟着林忠铃老师学“学为中心”,还跟着班主任社群,数学社群读系列专业书籍。有初中数学课程后,我报名学习,向导师学习,向优秀学员学习。让自己的专业走向专业。

2025年我的两篇数学教学案例荣获省级“优秀精品课”,市级“三优工程”优秀案例二等奖,获得这些荣誉跟这几年在新网师的学习是分不开的。

我用所学的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班级管理知识,帮助学生做三年学习和成长规划,使班级管理有条不紊;用班级课程“每月一事”“任务清单”“轮流值班”等理念科学管理;用“家校沟通笔记”有效家校沟通。

为了将社会公共资源纳入班级管理,为此我开通了视频公众号,让学生的“作业作品化”,让优秀被发现,被看见。两年多累计发出学生作品500多条,总点击量超10万。我个人也开了公众号写文章,一年多时间,共发表文章422篇文章,虽然质量不高,众多是笔记,但我会继续努力,让公众号成为我专业发展重要的一部分。

往后的日子里,我仍会揣着这份从新网师里捂热的劲儿,在教学的土壤里慢慢扎根、好好生长,把更多光和热撒进课堂的角角落落。

——初中数学

231450赵雪琴

专业学习

02.在丰收的季节,收获更好的自己

——一个新网师学员的秋收报告

秋天把麦浪推向高处,也把答案悄悄埋进低处。此刻,我弯腰,捧起一粒属于自己的谷穗。

一、秋种,把困惑埋进土壤

2022 年 9 月加入新网师学习,我把一句话写进备忘录—— “我不会教了。” 新课标、大概念、核心素养……像一群飞鸟,在我头顶盘旋,却从不落地。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只是一片荒田:杂草丛生,却渴望丰收。 于是,我埋下第一粒种子,叫“不确定”。

二、夏耘,在“追马”的时间里种草

有人追赛课,有人追论文,我选择“种草”。

在新网师专家的引领下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中的大道理》《美国中小学数学教师实践手册》……听新网师课“诗意数学”“玩游戏,学数学”“学习中心的课堂”……

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中有学生、教得有过程、把数学“错误”请上讲台,让学生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向数学之光。

三、伏旱,想放弃的那几次

当预习作业不知怎么写即将截止时;当小孩需要辅导作业又不想错过直播时;当一本书读得非常吃力时;当感觉对自己的工作进步不大时;还有那懒惰的天性。

四、秋收,颗粒归仓的三声回响

学生的回响,上周,黄思妍把一张纸条塞进我手心:“老师,我现在觉得数学是香的,像晒过太阳的稻草。”我嗅到稻香,也嗅到自己。同事的回响,同校的张老师说:“你关于‘面积’的那个问题,解了我课堂的结。”第一次发现,原来我的“谷穗”也能成为别人的“种子”。自己的回响,今天,当我再次打开 2022 年的备忘录,把那句“我不会教了”轻轻划掉,写下:“我不会教‘完美’,但我愿意教‘真实’。”我知道,这就是今年的收成。

五、冬藏:把谷粒留给下一个春天

秋天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的起点。我把三句话装进仓廪,留给2025 年的自己——

继续种草,哪怕马群尚未出现。允许学生“慢熟”,就像稻谷允许阳光“迟到”。记住:真正的丰收,不是手里有多少谷粒,而是心里有多少愿意再次弯下的腰。

——“现代极简Al移动微课”课程

222985熊章华

专业成长

03.追光路上,幸福成长

金秋十月,五谷丰登,正是一年中丰收的季节。回首2025已经走过的岁月,我一直都在教育行走的路上,幸福成长。

人生最美的时光莫过于生长。虽然我是一位从教33年的农村小学教师,但是在慢慢变老的路上,我依然一直在追光路上,永不止步。记得去年此时我克服多重困难加入新卓越二班,担任二班的班长。秉持着“承担即成长”的新网师精神,多年做义工的习惯,跟着导师柳袁照校长一路风雨一路歌,让我累并快乐着,幸福是刻在骨子里的微笑。

2025年春季开始我们开始准备教学主张提炼活动,从2月到7月,20位伙伴,提炼教学主张,每一人两场预备会,一次正式会议。60场教学主张提炼现场,每一次会议至少3个小时,每周三阅读课程交流分享。每一个月班级云端分享,导师逢场必到,风雨无阻,作为班长我也是场场在追光中成长,浴火重生,形成了自己“共育共生的育人主张”。那种遇见学术的仪式感深深刻在心里,每一场参与人员的沟通,协调,每一张海报制作,每一次的会议流程,都是刻在骨子里的担当,那份无怨无悔,都是为了遇见光、追逐光,最终成为光的见证!即使只是一盏灯,也要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暑期定西教师成长工作坊,作为星星班的班长,我和一群尺码相同的伙伴跟着导师柳袁照校长聚光而行,快乐成长。作为新网师十大行动之一的缔造完美教室核心团队成员,我跟着负责人刘娟校长快乐进行着完美教室的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师生在完美教室幸福成长。

秋季入学,我再次跟着胡新颖老师学习“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课题研究”课程,让技术赋能,深入学习解决真实问题的课题研究课程。每每晨读根本书籍,每天创作诗歌,每日读写,笔耕不辍,我一直在实践自己的共育共生的育人主张。

教育应当有情怀,我愿意做一名乡村教育的点灯人,守望乡村,为乡村孩子的未来筑起追梦的理想。

——“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课题研究”

210630师凤丽

Part.03

一线资讯

★ 10月10日,杭州工学院领导一行到苏州大学敬文书院考察学习,新网师执行主任郝晓东参与本次考察学习。

来源:新网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