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8日,辽宁本溪老边沟景区的一段广播录音在社交平台疯传:“禁止采摘枫叶、手持枫叶,捡的也不行!”视频里,游客举着手机拍摄,镜头扫过铺满红枫的山径,广播声反复响起,评论区瞬间炸锅:“摘枫叶违法?捡也不行?”“景区管太宽了吧?”
10月8日,辽宁本溪老边沟景区的一段广播录音在社交平台疯传:“禁止采摘枫叶、手持枫叶,捡的也不行!”视频里,游客举着手机拍摄,镜头扫过铺满红枫的山径,广播声反复响起,评论区瞬间炸锅:“摘枫叶违法?捡也不行?”“景区管太宽了吧?”
这场“禁捡枫叶”的规定,让本就因红叶走红的景区,再度被推上热搜。
从网友发布的视频看,老边沟景区的红枫正值最佳观赏期,漫山红叶如地毯般铺展。但游客的注意力全被广播吸引——“您已进入生态保护区,请勿采摘、手持或捡拾枫叶,共同爱护自然环境。”
“我就捡了两片夹在书里当书签,这也算违规?”有游客在评论区吐槽。更多人疑惑:“禁止采摘能理解,捡地上的枫叶为啥不行?”甚至有网友调侃:“景区是不是怕我们捡多了卖钱?”
面对质疑,老边沟景区工作人员10月9日回应:“这个规定一直都有,主要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但“保护环境”四个字,在游客听来仍显模糊——“具体咋保护?捡两片叶子能破坏啥?”
游客的疑惑,或许源于对“落叶价值”的陌生。
科普中国曾发文解释:林地上枯枝、落叶、树皮等堆积层,是森林生态的“天然肥料库”。落叶在微生物作用下腐烂分解,转化为腐殖质,能直接供给土壤养分,还能像海绵一样保蓄水分,减少水土流失。
央视新闻此前报道更具体:园林废弃物处理专家介绍,5厘米以下的树枝和树叶经粉碎、翻抛堆腐后,1吨树叶能产生300至400公斤有机质。这些有机质能提升土壤肥力,促进微生物活动,甚至能替代部分化肥。
“游客捡走的不仅是两片叶子,可能是土壤的‘营养剂’。”景区工作人员解释,“看似微小的落叶,对维持山林生态平衡很重要。如果大家都捡,时间长了,地表腐殖质减少,土壤会板结,树木生长也会受影响。”
事实上,老边沟并非首个“禁捡落叶”的景区。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意识提升,国内多个景区陆续出台类似规定:禁止采摘野花、捡拾松塔、带走枯枝……
但游客的习惯却未必同步。有网友坦言:“从小到大,秋天捡枫叶、松塔是‘童年记忆’,突然不让捡,有点不适应。”也有游客表示理解:“宣传册上写过‘无痕山林’,捡落叶也算‘带走自然’,确实该克制。”
这场争议的本质,是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知差异——有人觉得“捡两片叶子无关紧要”,有人意识到“每一次弯腰,都是对自然的索取”。
目前,老边沟景区的广播仍在循环播放提示,游客们也逐渐从“吐槽”转向“理解”。有游客拍视频称:“以前不知道落叶这么金贵,现在不捡了,就静静看它们铺在地上,也挺美。”
一片枫叶,承载的不仅是秋日的浪漫,更是生态链的微小却关键的环节。景区的“禁捡”规定或许不够“讨喜”,但背后是对自然的敬畏。正如一位游客在评论区写的:“爱它,就别轻易带走它的‘礼物’。”
这场风波,或许能让更多人明白:真正的文明游览,从“不捡一片落叶”开始。
来源:纵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