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月的股市,总带着几分试探的气息。经过前几日的反复震荡,今日(10月15日,周三)A股迎来久违的“稳”。一夜之间,两大利好接连而至,让整个市场的气氛明显回暖。有人说,这是一场“信心的回归”;也有人认为,这是下一轮上攻前的静默蓄力。
十月的股市,总带着几分试探的气息。经过前几日的反复震荡,今日(10月15日,周三)A股迎来久违的“稳”。一夜之间,两大利好接连而至,让整个市场的气氛明显回暖。有人说,这是一场“信心的回归”;也有人认为,这是下一轮上攻前的静默蓄力。
从盘面上看,大盘重新回到3800点至3900点的箱体区间,走势之稳,仿佛一口气稳住了三个月的底线。而在外围市场,美联署的最新表态更是为市场添了一把火——“缩表结束倒计时”这一消息,犹如一缕暖风吹进资本市场。
△△△美联署发声:缩表终章,市场掀起“降息”押注
美联署的每一句话,都是全球资金的风向标。此次传出的“缩表接近尾声”信号,被市场视为货币宽松的前奏。分析人士指出,这一动作意味着全球流动性紧缩的周期或将告一段落,而市场最敏感的反应,正是押注“十月降息”。
美股的表现虽然涨跌不一,但这种分化恰恰说明,市场已经在提前消化预期。而对A股而言,这种“外部松动”往往是阶段性拐点的催化剂。
有资深投资者表示:“资金的预期比实际政策更快,一旦市场确认降息预期,大盘底部自然夯实。”这句话或许正点出了关键。
从宏观层面来看,过去一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与高利率、高成本对抗,而当美联署开始放缓脚步,这种政策节奏的变化,将为全球市场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富时A50上涨:外部信号与内部韧性的双重共振
另一条利好消息来自富时A50指数的上涨。虽然这一指标主要反映外资对内地市场的预期,但在关键时间点的转强,往往意味着信心的回流。
市场观察者注意到,A50的上涨与A股重回箱体几乎同步。3800—3900点的区间已经成为近三个月的主战场,多次回踩都稳如磐石。这样的技术面形态,被不少交易者视为“筑底信号”。
“只要箱体不破,就有反弹的基础。”有网友在社区留言道,“现在的行情不怕跌,就怕没有信号。只要稳住,机会就会慢慢浮出水面。”
的确,稳比涨更重要。过去几个月的反复震荡,已经让市场的浮躁情绪得到了充分释放。而当外部资金重新流入、内在结构逐步修复,一场从稳中起势的行情,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开始。
△△△技术信号初现:MACD金叉在即,行情或将迎“突破时刻”
从技术角度看,大盘目前的走势有着明显的筑底迹象。60分钟K线的MACD已经临近金叉,这在短线操作中被视为重要转折信号。
过去每一次类似的形态出现,市场往往会迎来一波小周期反弹。虽然现在的走势尚未完全确认,但市场的底气,明显比此前充足得多。
一些老股民感叹:“之前跌的时候慌,现在跌不动了反而没人敢上车。”这种心态,恰恰是行情转暖的前兆。市场永远喜欢在最悲观的地方播种,也总在最犹豫的阶段发芽。
△△△理性与信心并行:稳,是当下最好的行情
对于当下的A股来说,“稳”已经是一种最大的利好。过去的市场太过急躁,涨的时候害怕踏空,跌的时候又恐慌割肉。而当走势逐渐进入平衡区间,反而能让更多理性资金看清趋势。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股市不缺激情,缺的是耐心。三个月的箱体不是枷锁,而是底气。”
市场需要时间沉淀,也需要信心积累。眼下,国内外环境逐渐缓和,资金面稳定,政策面保持友好。多重因素叠加下,A股正进入“以稳为主、蓄势待发”的阶段。
△△△3900点之上,或是信心真正复苏的开始
当下的行情,不必过分追求暴涨,而要关注趋势的持续性。3900点,是一个心理关口,更是市场信心的分水岭。一旦突破,新的阶段性行情或将正式启动。
当然,也不能忽视市场的复杂性。短期反复仍在所难免,但整体结构性的支撑,已经让大盘不再惧怕外部波动。
不少网友在讨论区表达了乐观态度:“这次感觉不一样,底部越磨越实。”也有谨慎派提醒:“反弹不等于反转,稳字当头才是真理。”两种声音交织,恰恰体现了当前市场的理性与成熟。
△△△结语:山雨欲来,风起于青萍之末
如今的A股,像是一片在风中静待转折的海面。浪潮未至,却已能听到风声。市场情绪从恐慌走向平静,从盲动转为观察,而这种“稳中求进”的氛围,正是行情启动前最宝贵的信号。
行情或许还需时间,但信心正在回归。金叉在即,箱体稳固,若再叠加外部政策暖风,3900点不过是时间问题。
留言区不少人调侃:“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已经喝了,等一杯冬天的红盘。”这样的幽默背后,是久违的希望。
市场终究属于那些愿意耐心等待的人。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为个人观点,内容与涉及标的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作推荐,投资者据此买卖,风险自担!】
来源:梦想的曼陀罗庄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