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曾在这里囚虐美英等国16名高级将领,美国记者参观后心绪难平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5 08:04 1

摘要:“直到站在这里,我才真正了解中国如何铭记那些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牺牲的美国人。”美国记者托姆斯站在辽源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前动情地说道。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直到站在这里,我才真正了解中国如何铭记那些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牺牲的美国人。”美国记者托姆斯站在辽源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前动情地说道。

美国记者托姆斯。

作为一名2010年就来到中国的美国人,这是托姆斯第一次踏足东北,而这座二战盟军战俘纪念馆,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

这座昔日的“奉天俘虏收容所第二分所”,曾是日军关押盟军高级将领的“秘密牢笼”。

1944年12月至1945年8月,美军中将乔纳森・温莱特、英军中将帕西瓦尔等16名盟军高级将领及随从共34人,从台湾战俘营辗转至此。

托姆斯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反复提及“267”这个数字——这正是这些盟军高级将领在辽源遭受折磨的天数。他指着纪念碑上的镌刻说:“你能从这些将领的雕像中感受到他们承受的苦难。”

资料显示,身高1米88的温莱特被解救时体重不足90斤。

模拟美军中将乔纳森・温莱特被囚禁时的景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美军启动“北美红雀行动”,6名队员乘B-24运输机空降沈阳,最终于8月19日抵达辽源见到战俘。

8月24日战俘撤离时,东北雨季的泥泞让车辆频频陷坑,沿途中国农民主动上前推车。

温莱特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没有中国农民的帮助,我是不可能回到美国的。”

这座战俘营如今已成为记录二战东方战场共同抗争的无声见证。

托姆斯沿着纪念馆的展陈路线行走,从战俘当年穿的衣物、使用的通讯工具,到记录酷刑的历史照片,每一件展品都让他心绪难平。

“说实话,几天前才有人跟我提起这座纪念馆,今早之前我甚至从未听说过它。但当我走进这里,好几次都差点落泪。”

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谈及中美在二战中的合作,托姆斯直言:“问题在于,很多美国人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地方存在。我希望他们能看到这段影像,或者亲自来这里看看,因为这里真实展现了美中合作的伟大,而绝大多数人对此一无所知。”

据悉,日军投降时销毁了全部档案,导致这段历史一度被掩埋。后因曾被关押在此的盟军战俘来信,经民间与官方多方努力,遗址才得以恢复其历史价值。

伪满皇宫博物院研究员陈春萍表示:“辽源羁押的二战盟军将领与殖民地总督等经历,证实了该遗址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及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见证价值。”

对于日本对战争罪行的态度,托姆斯表示:“日军对亚洲和美国人犯下的暴行是真实发生过的,就像我们熟知的‘巴丹死亡行军’一样,这段历史必须被正视。”

同行的英国记者克里奇也分享了感受:“这样的纪念馆意义非凡——它不仅纪念为国牺牲的战士,更用实物和事实让后人触摸到真实的过去。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在北京观看了纪念活动直播,能在辽源再一次感受这段历史的厚重,让我更加明白‘铭记’的意义。”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