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赚200亿!山东货车司机逆袭黄金大佬,他的金子路是咋炼成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4 21:21 1

摘要:这几年,金价一飞冲天,从五百多元涨到七百多元一克,一克黄金比一斤猪肉还贵。

如今黄金火了,金店却慌了。

这几年,金价一飞冲天,从五百多元涨到七百多元一克,一克黄金比一斤猪肉还贵。

可奇怪的是,柜台边的顾客越来越少,大家看金价都瞪眼,谁还舍得买?

在周大福、六福集团这些老牌金店哀叹“金价太高卖不动”的时候,一家来自山东潍坊的小公司却悄悄干出了大动静。

它就是梦金园,一个从县城起家的黄金品牌。

过去一年,它的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比三年前翻了一倍,跻身中国黄金行业前五。

而它的掌舵人王忠善,出身农村,年轻时靠跑货车谋生,如今却成了全国知名的黄金企业家。

这条从泥路到金路的故事,听起来像传奇,却全是汗水与冒险拼出来的。

01

1964年出生的王忠善,从小就知道“穷”是什么感觉。

他没能读完高中,十七岁开始干活养家。打过零工、修过房子、拉过货,日子过得紧巴巴。

八十年代末,他开上了大货车,开始跑全国。

那时候高速还没通,全靠国道,他从东北一路跑到广东。

白天装货、晚上赶路,吃的是冷馒头,睡的是驾驶室。

可他发现,跑得再多,永远只是帮别人挣钱。

一次在外地送货,他遇到一个做珠宝的师傅,闲聊时,对方笑着说:“我这手艺,一个月能挣上万。”

那是1990年代初,一万块就是天文数字,王忠善心里“咯噔”一下:

“人家两只手能干成的事,我为啥不试试?”

于是,他跟着那位师傅去学镶嵌,从打坯、磨石开始。

白天练手,晚上研究工艺,指尖磨破一层又一层。

为了学得更精,他又跑去北京,拜在工艺美术大师南志刚门下。

在北京那几年,他几乎每天都会泡在工作室里,别人下班他不走,别人睡了他还在焊金丝。

学成后,他和妻子回昌乐开了个小作坊,帮人镶珠宝。

那是他人生第一次尝到“靠手艺赚钱”的滋味。

02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消费紧缩、珠宝滞销,小作坊一下子从爆单到冷清。

同行关门跑路,他也差点撑不下去,可就在那时,他发现一个现象,虽然珠宝不好卖,但黄金店门口仍排着人。

他琢磨着:“越是经济不稳,大家越爱买黄金。”

于是,趁别人退场,他反手转型,做起了黄金加工。

靠着早年练出的手艺,他的纯金工艺做得细腻、焊点干净,很快就在当地出了名。

他自己拉货、自己跑销,白天车间干活,晚上拿着检测仪去金店推销。

2000年,他注册了昌乐华业珠宝公司,雏形初现。

可创业哪有一帆风顺。

2003年,他贷款扩产,建了厂房,却赶上金价暴跌,一下亏了1500万。

别人倒闭,他还在咬牙给工人发工资。

“当时我把机器卖了,自己在家关了半年门。”他说。

那段低谷让他悟出一个道理,靠给别人代加工,赚的永远是辛苦钱,只有做品牌,才能决定命运。

03

2004年,他正式创立“梦金园”,名字寓意“做黄金的梦”。

那时国内金饰市场被周大福、老凤祥牢牢占据,一二线城市根本插不进去。

别人往北上广跑,他反其道而行,扎根三四线,靠下沉市场起家。

他说:“这些地方没名牌,但人也爱买金子。”

他亲自带队下县跑市场,拿着金饰样品挨家店谈加盟。

别人拿宣传册,他拿检测仪,你怀疑我家金不纯,咱现在测。

就凭这股硬气,梦金园在北方小城迅速打响。

真正让梦金园“起飞”的,是2008年的技术突破。

那年,他和研发团队搞出了“无焊料焊接”技术。

过去的黄金首饰焊接都要用焊药,纯度受损、容易过敏,梦金园的这项专利工艺,彻底解决了这个行业痛点。

这项发明不仅拿下了国家专利奖,还成了梦金园最强的“护城河”。

此后几年,它以“无焊料足金”名号横扫市场,甚至登上了央视的节目。

靠着这项技术,梦金园从一家县城小厂,成长为全国前五大黄金品牌。

最巅峰的2023年,公司营收突破200亿,网点超过2800家。

可数字光鲜背后,却藏着危险的隐忧。

04

虽然销售额飙升,但梦金园的利润薄得吓人。

2023年,它营收202亿元,净利润却不到2亿元,毛利率仅5%。

而周大福的毛利率是它的四倍,为什么卖得多,却赚得少?问题就出在模式上。

梦金园大部分收入来自加盟商,全国2800多家店,九成都不是直营。

公司靠卖货和收工费赚钱,但加盟商要分利润,公司只能让利。

再加上加工费定得低,同行每克收30~50元,它只收20元,看似“实惠”,实则压缩了自己利润空间。

更要命的是,它大量开展“以旧换新”。

收上来的旧金当原料,能省采购成本,但也要承担金价波动风险。

一旦金价涨得太快,回收来的旧金反而成了亏本生意。

更让监管层担心的,是这笔生意的“灰色地带”。

旧料回收环节极难追溯来源,容易被质疑有洗钱风险,这也成为梦金园冲击IPO屡屡被驳回的原因之一。

过去三年,它三次递交上市申请,都被退回。

直到今年4月,王忠善再次递表港交所,想借港股圆梦。

可即便上市能过,梦金园的盈利难题仍然没有解决。

一个靠低价加盟支撑的品牌,能否穿越下一个周期?

这成了悬在它头顶的最大问号。

05

表面上看,黄金行业迎来新一轮繁荣,金价飙升、直播间抢金、年轻人“以金代存”……

但真正的金饰市场,却在冷却。

深圳水贝市场靠“当日金价+工费”模式杀疯了,

抖音代购主打比门店便宜100元,而三四线城市的传统金店,却一个个愁眉苦脸。

梦金园也陷入这种尴尬,低价模式再打,也打不过水贝价格,品牌想升级,又比不过周大福的名气。

行业的逻辑变了,消费者不再盲目崇拜“老凤祥”那块牌子,而是更在乎透明价格、直播折扣、样式新潮。

梦金园这些年辛苦打下的线下渠道,如今却被新模式蚕食。

这就是黄金行业的二元撕裂,金价越高,卖金越难。

投资热让消费冷,资本看似在发光,实体却在熬夜。

06

王忠善常说:“金子有价,信誉无价。”这句话放在他身上,再贴切不过。

从一辆货车开始,他靠手艺吃饭、靠诚信立业,三十年把一家夫妻作坊做成了200亿企业。

可当下的梦金园,也站在了十字路口,它既要应对品牌老化,又要面对渠道革命。

金价再涨,它未必能笑,行业再火,它也未必能躺赢。

在潍坊的梦金园总部,每天晚上还有灯亮着。

财务在算库存,技术员在研究新工艺。

那块价值百万的金锭被打磨得通红,像极了他们三十年来的路,闪耀但滚烫。

王忠善说:“金子越打越亮,人也一样。”

这句话,大概就是所有山东企业家的真实写照。

在黄金的世界里,有人投机暴富,也有人默默熬成传奇。

而梦金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最亮的金光,不在市场的热度里,而在那些一次次被熔化、又重新凝固的坚持里。

来源:高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