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豪赌”未来:不收钱还倒贴,专招16岁天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3 18:18 1

摘要:在科技江湖沉寂三年有余,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的名字几乎已从公众的热议中淡出。然而,就在10月10日,他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高调回归,这一次,他带来的不是新的短视频算法,也不是颠覆性的社交产品,而是一场针对中国顶尖创新人才的“豪赌”。他亲自下场,联合上海交大泰斗

在科技江湖沉寂三年有余,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的名字几乎已从公众的热议中淡出。然而,就在10月10日,他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高调回归,这一次,他带来的不是新的短视频算法,也不是颠覆性的社交产品,而是一场针对中国顶尖创新人才的“豪赌”。他亲自下场,联合上海交大泰斗俞勇教授,创办了一所名为“知春创新中心”的神秘机构,其招生规则足以让整个教育界为之震动:只招16到18岁的少年,不仅分文不取,反而每月发放薪水,包吃包住配设备。这究竟是一位商业巨擘的慈善之举,还是一场深思熟虑的未来布局?

张一鸣的此次公开亮相,选择了一个极具技术色彩的比喻——“过拟合”。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许多人才培养体系正在批量生产“过拟合”型人才。这些人才如同在训练数据上表现完美的机器学习模型,他们能精准记忆海量知识点,掌握精湛的应试技巧,却在面对真实世界中充满“噪音”和不确定性的创新任务时,表现得一败涂地。他们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被固有的知识框架所束缚,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勇气与智慧。这番话,既是对当下教育困境的深刻反思,也为知春创新中心的诞生埋下了最核心的伏笔。

面对“过拟合”的困境,张一鸣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知春创新中心。这所坐落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的机构,其运作模式堪称一场彻底的颠覆。它并非传统的学校,而是一个独立民办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其核心任务并非传授既有知识,而是点燃创新的火种。中心每年仅招募30名全职预备研究员,这些在数学、物理、计算机领域展现出超常天赋与热情的年轻人,将在这里开启一段为期五年的探索之旅。他们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反而能获得足以体面生活的津贴,以及顶级的硬件支持。在这里,考试和分数将被彻底抛弃,取而代之的是独立思考、动手实践、拥抱失败和在探索中学习的全新范式。

知春创新中心的诞生,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上海乃至全国科技创新生态演进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地处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顶尖科研机构环绕的创新高地,天然具备了浓厚的学术与产业氛围。近年来,从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绘制全球首张高维度导航图,到上海算法创新研究院发布全球首个大模型记忆操作系统,上海正涌现出一批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知春创新中心的加入,无疑为这片沃土注入了聚焦于“人”这一最核心要素的全新活力,与上海市“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潜能”的战略构想形成了完美的同频共振。

三年前,张一鸣宣布辞任字节跳动CEO,选择从喧嚣的商业前台退居幕后。当时,外界众说纷纭,猜测他或为休养生息,或为谋求更长远的战略转型。如今,随着知春创新中心的揭幕,答案似乎已然清晰。他并未远离自己长期关注的人才培养领域,而是选择了一种更根本、更具长期主义的方式,为中国的未来播撒创新的种子。他不再仅仅满足于构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能够持续产生顶尖创新人才的“生态系统”。这或许才是他“隐退”后真正的思考与追求——从商业的成功,回归到对人才与未来的终极关怀。

从公众视野中“消失”的张一鸣,以一种更深刻的方式“归来”。他不再谈论日活与增长,转而探讨人才的“过拟合”与创新的本质。这场看似“豪赌”的实验,实则是一位深思熟虑的布道者,为中国科技创新的未来,投下的最坚定、最长远的一票。这不再是关于一个企业的未来,而是关于一个时代创新火种的守护与传承。

来源:鼠爷16886236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