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滇黔铁路的风,曾记得1993年那个热血贲张的瞬间。22岁的徐洪刚身中14刀,仍捂着淌血的伤口追出50米,用年轻的生命捍卫正义的尊严 。人们记住了这个见义勇为的战士,却未曾料到,二十载光阴流转,当年挥拳向恶的英雄,竟以笔墨为刃,在宣纸上走出了另一段传奇。
剑胆藏锋 墨韵书心
——记英雄徐洪刚的笔墨人生
作者//信 真
滇黔铁路的风,曾记得1993年那个热血贲张的瞬间。22岁的徐洪刚身中14刀,仍捂着淌血的伤口追出50米,用年轻的生命捍卫正义的尊严 。人们记住了这个见义勇为的战士,却未曾料到,二十载光阴流转,当年挥拳向恶的英雄,竟以笔墨为刃,在宣纸上走出了另一段传奇。
英雄与笔墨的结缘,始于一份朴素的孝心。当年母亲因他字迹粗陋在邻里间难堪,那句半开玩笑的话语,如针般扎进徐洪刚心里。从那时起,餐桌成了案头,墨香取代了硝烟,《庞中华钢笔字帖》是他最初的战友,而后毛笔与宣纸接过了传承的接力棒。1999年南京旧书市的偶遇尤为关键,一本夹印金农书法的旧杂志,让他被那奇古厚重的隶书深深吸引,如获至宝般揣回家中,从此与汉隶结下不解之缘 。
二十年间,寒来暑往,他的笔墨从未停歇。家人在旁看电视的时光,他在灯下临帖;旁人打牌娱乐的闲暇,他在纸上揣摩章法,常常练至深夜十一二点仍不知倦 。他博采众长,在金农隶书的基础上,汲取曹全碑、乙瑛碑的养分,突破汉隶"一波三折"的传统桎梏,形成了自己苍劲朴实又不失灵动的风格。著名书画家申万胜那句"气势磅礴,汉风浓重"的评价,正是对这份坚持最好的注解 。
展阅徐洪刚的书法作品,最先触到的是藏在笔墨里的英雄气。"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的笔力千钧,"铁血丹心"的沉雄刚健,无不透着当年勇斗歹徒的刚毅风骨 。两枚"浩然正气""剑胆琴心"的闲章更似点睛之笔,将他的人生信念与艺术追求熔于一炉,恰如有人所言,他的字形如沙漠胡杨,经风沙洗练,愈见生动遒劲 。而那些书写《雷锋日记》名句、赞颂当代英模的作品,则让笔墨成为传递正能量的纽带,延续着军人的担当 。
如今,徐洪刚的书法作品已被人民大会堂和军事革命博物馆收藏,他也被多家书画院聘为名誉院长,但他始终清醒:"写诗练字是副业,我的正业永远是军人" 。从列车上的挺身而出到宣纸上的深耕不辍,改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初心;从钢枪紧握到笔墨纵横,传承的是精神,沉淀的是修为。
这便是徐洪刚的笔墨人生——以英雄之骨为笔,以赤诚之心为墨,用二十年光阴写就的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精进,更是对"剑胆琴心"最生动的诠释。当笔墨与初心相遇,英雄便在宣纸上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作者简介】信真,1953年生。1973年入伍。历任北京军区党委秘书、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军区政治部秘书长,某甲种师政委,石家庄警备区政委。从部队退休后,放弃京城优越生活,回乡创业十年,组织退役军人、军烈属、困难户成立了天津龙鑫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了有机生态果园,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2024年,被评为北京军休榜样。爱好文学写作,有多部(篇)作品出版、发表,并多次获奖。
来源:丰融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