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2113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发现:自己脸上突然冒出红疹,或者私处瘙痒难忍,检查后医生却说是“被另一半传染的”。很多人听完都难以置信,夫妻之间怎么会互相传染皮肤病?
事实上,一些皮肤病确实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尤其是通过亲密接触传播的疾病,在夫妻或伴侣之间更容易反复交叉感染。若不及时处理,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那么,夫妻之间最容易互相传染的皮肤病,到底是哪几种?一旦发现,又该如何科学应对?这篇文章,我们说清楚。
夫妻之间共处一室、同床共枕,身体接触频繁、生活用品共享,这些本就是皮肤病传播的高危因素。皮肤病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皮肤接触、性接触、共用毛巾衣物、共用洗浴设施等,而这些在夫妻生活中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学教授李建中指出:很多皮肤病并不一定是性传播病,但在亲密关系中传播率却很高,而且由于症状初期常不明显,容易忽视,导致反复感染。
1.真菌感染(包括体癣、股癣、念珠菌感染等)
真菌类皮肤病是夫妻之间最常见的“互传型”疾病之一。比如股癣,常发生在大腿根部和会阴部,表现为瘙痒、脱皮、红斑,有时还伴有渗液。由于该部位潮湿、温暖,非常适合真菌繁殖。
念珠菌感染则多见于女性阴道和男性包皮处,一旦感染,常出现白带异常、瘙痒、灼热感等症状。而男性有时是“无症状携带者”,即自己没症状,但能传染给伴侣。
共用内裤、浴巾、床单、甚至马桶圈,都是交叉传播的途径。如果夫妻双方中只有一人接受治疗,另一人未处理,极易反复发作,称为“夫妻交叉感染”。
一项发表于《中华皮肤科杂志》的研究显示:40%以上的复发性股癣患者,其配偶也存在隐性感染,但因症状轻微,往往未被重视。
2.疥疮
疥疮是由疥螨感染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皮肤病。虫体寄生在皮肤表层,常引起剧烈瘙痒,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典型部位包括指缝、手腕、腹部、外生殖器等。
疥螨可通过皮肤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共用床单、被褥、衣物等间接传播。夫妻之间由于接触频繁,一方感染,另一方几乎难以幸免。
更棘手的是,疥疮在感染初期潜伏期可达数周,即使已经被传染,也可能暂时没有症状,这种“隐性感染”往往导致治疗不彻底。
临床上,经常出现“丈夫反复瘙痒、妻子无感,治疗无效”的情况,直到两人同时接受规范治疗后,症状才彻底缓解。
3.尖锐湿疣(HPV感染)
虽然说起尖锐湿疣,不少人会想到“性传播疾病”,但它确实是夫妻之间传播率极高的一种皮肤病。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常见于外生殖器、肛周等部位,表现为菜花状或乳头状赘生物。
医学研究发现,夫妻一方感染 HPV,另一方感染率高达60%以上。而且 HPV 潜伏期较长,可达3个月甚至更久,不少人误以为是“突然冒出来”的,实则早已被感染。
更重要的是,高危型 HPV 与宫颈癌、肛门癌密切相关,尤其女性长期感染者,患宫颈癌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尖锐湿疣不仅仅是“皮肤病”,还可能是癌前病变的信号。
很多人发现自己患上皮肤病后会自行买药、用药,但如果忽视伴侣的状态,很可能“治一个、传一个,反复循环”。要想真正根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同时检查、同时治疗
皮肤病一方确诊后,另一方即使没症状,也建议尽快就诊检查。尤其是念珠菌、HPV 等容易出现无症状感染的疾病,更应重视。
医生通常会建议夫妻双方同步治疗,哪怕只有一人出现症状。只有彻底清除病原体,才能避免“你传我、我传你”的循环。
2. 分开使用私人物品
在治疗期间,应避免共用毛巾、内裤、床单等贴身物品。洗衣机最好分开使用,或用高温消毒功能。
床单、被罩应高温烫洗,并定期更换,防止残留病原体。
3. 注意个人卫生与生活习惯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尤其是夏季,应避免过度出汗、久穿湿衣。私密部位可选用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勤洗勤换。
平时也要避免不洁性接触,这是预防尖锐湿疣等病毒性疾病的关键。
很多夫妻一方患病后,会出现猜疑、责怪,甚至影响感情。但医生提醒:皮肤病的潜伏期长、传播途径多,不一定是“谁传给谁”这么简单。
比如 HPV 感染,有些人感染后可自行清除,有些则长期携带。即便一方已治愈,另一方仍可能复发。
与其追究责任,不如共同面对,科学治疗。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共同预防,才是长久之计。
夫妻之间传染皮肤病看似“小问题”,实则关系到双方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共同防护,大多数皮肤病都可以彻底治愈。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伴侣出现皮肤瘙痒、红疹、异常分泌物等症状,不要讳疾忌医,第一时间就医,查明病因,才是真正对家庭负责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皮肤真菌病诊疗指南(2020年版)》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常见性传播疾病防治核心信息》
[3] 《中华皮肤科杂志》.《疥疮临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
[4] 国家癌症中心.《宫颈癌防治指南(2023年版)》
来源:中医益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