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3日下午2时30分,集团2025年国企开放日活动在京能科技园区拉开帷幕。作为本次首都国企开放日20条精品线路之一,京能科技“风光火储充”低碳园区迎来了60余名首都市民与企业职工,大家共同走进三大核心展示区——能源创新实验室、零碳园区沙盘和综合展厅,通过
作为展示首都国资国企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国企开放日向首都市民“敞开大门”,迎接公众零距离探秘。
10月13日下午2时30分,集团2025年国企开放日活动在京能科技园区拉开帷幕。作为本次首都国企开放日20条精品线路之一,京能科技“风光火储充”低碳园区迎来了60余名首都市民与企业职工,大家共同走进三大核心展示区——能源创新实验室、零碳园区沙盘和综合展厅,通过实景参观、技术讲解与互动体验,开启了一场科技感十足、富有新意的绿色能源探索之旅。
第一站
作为本次开放活动的首站,能源创新实验室以“实证+互动”为特色,将光伏、储能、微电网等前沿技术融入日常场景,让绿色能源的应用变得直观可感。
在这里,科技与生活走得更近:
钙钛矿光伏发电技术与仿石材组件相融合,打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光伏步道,让行走化作实实在在的动力。
光伏座椅内部巧妙集成储能电池,座椅表面配备手机无线充电器,“充放一体”,让能源随处可达。
光伏公交亭发电系统搭配柔性晶硅光伏组件,驱动着LED灯、摄像头、广告屏和无线充电器,让等待不单只有等待。
在这里,“有趣”也是设计的目标:
水面彩色悬浮光伏采用全彩微涂层技术,绿电驱动的音乐喷泉与旋律共舞、与灯光同步,探索分布式光伏与园区景观融合应用新方式。
喷泉水池旁边,两台“脚踏自行车”颇为惹眼,通过踩踏产生电流驱动水池内设小水泵,随着踩踏频率,水柱忽高忽低,不失为一个运动放松打卡地。
传统的广告标识应用上了追光支架,如同一个个太阳花,努力吸收着能量;又像礼貌迎接人们的侍者,总是给人美丽的那一面。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在电网调峰、新能源消纳等大规模长时储能场景的工作之余,抽空换上了新衣服,一身华丽的“蒙德里安色系”套装,通过多彩的几何构图,展现着平衡与和谐,象征着生命与光明。
在这里,见证新型电力系统未来:
微电网验证单元是微电网协同控制技术验证区,这也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必需品。
京能科技园区安装的全部光伏、储能、充电桩以及用能设备统一安装于一个380V交流微电网,验证各种微电网控制技术,同步实现本地光伏绿电最大化利用。微电网用不完的绿电还可以送入办公楼消耗,可满足办公楼大约40%的电力需求。
“这里不仅是光伏组件的‘试炼场’,更是技术实证的重要平台。”京能科技科创中心工程师沈永兵向参观者介绍。
这些充满科技感和体验感的设施,共同构建出一个生动立体的空间,大家兴致勃勃地观察各项创新技术,体验踩踏发电自行车与光伏步道的动能回收过程,欣赏彩色光伏组件与追光“太阳花”的巧妙融合,绿色能源在这里真正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第二站
在零碳园区展示区,数个沙盘全景化、立体化还原了园区的完整能源生态。光伏建筑一体化、V2G充电桩、全钒液流储能系统、数字孪生平台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共同构建出一套可感知、可追溯的零碳能源解决方案,让参观者深入理解“零碳”理念的运作肌理,了解零碳能源系统如何从蓝图走向现实。
第三站
作为京能科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窗口,综合展厅通过数据图表、项目案例与技术模型,系统呈现了企业在分布式光伏、储能、虚拟电厂、氢能等领域的创新成果,生动勾勒出京能科技践行“双碳”战略的实践路径,展现了国有企业在能源转型中的担当作为。
“以前对新能源技术一知半解,总觉得距离很远,很多概念也没听说过。这次来京能科技,一边听讲解一边看展示,心里的疑问都解开了,终于明白这些技术到底是什么、能做什么,真是长见识了。”活动尾声,市民王阿姨对这次科普之旅赞不绝口。
本次国企开放日活动,既是京能集团贯彻落实市国资委要求、推进国企开放交流的重要举措,也是面向社会公众传递能源服务理念、展现国企责任的重要平台。未来,京能集团将继续带动所属企业,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展示内容,通过理念传播、成果分享与形象塑造,增强公众对集团发展定位的认知与认同,以实际行动践行国企服务国家战略、惠及民生福祉的使命与担当。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