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做饭人设有多猛?有人卖烤肠狂赚15亿,有人厨艺翻车仍躺赢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4 20:00 1

摘要:最近做饭综艺正热,一边是明星凭道菜“一饭封神”,一边是扎堆竞技的“百厨大战”,而男明星的美食人设总能抢占焦点,只要和美食沾边就都成了流量密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要聊这事儿,得从20多年前说起。

最近做饭综艺正热,一边是明星凭道菜“一饭封神”,一边是扎堆竞技的“百厨大战”,而男明星的美食人设总能抢占焦点,只要和美食沾边就都成了流量密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要聊这事儿,得从20多年前说起。

中国第一个靠做饭走红的明星,是1999年《天天饮食》的刘仪伟。这档国内最早的做饭综艺筹备时,导演挑遍主持人都不满意,最后把负责文案刘仪伟推上了台。

他既没学过厨艺,普通话还不标准,唯一优势就是平时爱做饭。可谁能想到,这档每天15分钟的家常菜教学,竟吸引了全国500万观众定时收看。

刘仪伟的走红也算是误打误撞:他解锁了“居家男人”的小众赛道,不帅不酷的形象配上围裙,反倒成了“新好男人”的代名词,为后来所有的做饭人设铺了路。

紧随其后的是林依轮,这位靠《爱情鸟》爆红的歌手,早年间在玻利维亚中餐厅当过厨师,还持有专业厨师证。

2006年他以“明星主厨”身份接棒《天天饮食》,把厨艺从“爱好”变成了“专业标签”。更聪明的是,他借“美食社交”结识成龙、那英等圈内大佬,还拉到投资界资源,后来创立辣酱品牌“饭爷”,8年估值就达3.6亿。

如果说刘仪伟是“爱好者逆袭”,那林依轮就是“明星下场做饭”的标杆——既赚了亲民形象,又拓展了事业版图。

2013年《爸爸去哪儿》的爆火,彻底把明星做饭人设推向高潮。这档亲子综艺里,咖位最小的张亮却成了最大赢家,关键就在于他曾是专业厨师的功底。

其他爸爸面对灶台手忙脚乱时,张亮煎炒烹炸行云流水,做饭环节成了他的“高光时刻”,也让观众记住了这个“全能奶爸”。这事儿让后来者看清:综艺人设的核心是“不可替代性”,而做饭正是差异化的绝佳武器。

黄磊就是踩中了这个风口。早年走文艺男神路线的他,40岁后因发福急需改变形象,在《爸爸去哪儿》第二季里,他靠煲汤做饭塑造出“顾家暖男”人设,随后在《向往的生活》里彻底坐稳“黄小厨”标签。

尽管后来被扒出“老豆角放倒宋丹丹”、“叫花鸡没人敢吃”等翻车名场面,但从资本角度看,他从没输过:作为出品方老板,《向往的生活》单季冠名费1.5亿,《深夜食堂》广告接到手软;自创品牌“黄小厨”靠综艺同款雪碧拌面,一度卖空5000份;就连《小别离》《小欢喜》这类家庭剧,也延续着他的“好父亲”人设,完成了“人设—综艺—影视—品牌”的资本闭环。

真正把做饭人设玩成商业帝国的,是谢霆锋。2012年离婚后,他急需摆脱“浪子”标签,2014年《十二道锋味》开播,两年前还不会做饭的他,摇身成了“米其林之友”认证的大厨。

这档节目连拍三季,让80后认为他是歌手,90后认为他是演员,00后竟喊他“厨子”。当然谢霆锋的野心不止于综艺:2021年他联合董海峰创立“锋味派”,首款爆汁烤肠靠“米其林标准”宣传和直播“爆汁特效”,4年卖了15亿,连续三年全国销量第一。

他的聪明之处在于“精准定位”:用“米其林”抬身价,却主打烤肠、意面等家常菜;亲自直播讲HACCP认证、报猪肉脂肪含量,把“厨神人设”变成了产品信任状,比起那些开火锅店割加盟商韭菜的同行,他实实在在把人设做成了长久生意。

为啥男明星都爱扎进厨房?核心是“转型刚需”。娱乐圈是残酷的名利场,男星过了35岁,既拼不过20多岁的小鲜肉,又难敌老戏骨的演技,“顾家暖男”成了最安全的转型方向,而做饭就是最直观的证明——既能拉近观众距离,又能填补形象空白。

更关键的是,美食赛道门槛极低:隔着屏幕,观众没法亲口尝味道,只能靠嘉宾夸赞判断好坏;就算不会做,懂吃、能吃也能圈粉。

就像生活里有人自称“泡面之神”“蘸料大师”,本质是用美食拉平与普通人的距离——当观众看到“明星也爱吃螺蛳粉”,那种“原来他和我一样”的亲切感,比任何人设都管用。

朱孝天靠探店短视频重新翻红,贾冰接棒黄磊成新“综艺厨神”,都是这个道理。其实观众爱的从不是完美厨艺,而是人设背后的烟火气——刘仪伟的真实,林依轮的专业,张亮的自然,谢霆锋的商业理念,都是抓住了这一点。

可惜现在太多人只看到流量背后的诱惑,忘了最该守住的,是那份让观众共鸣的真实感。

来源:文盲诗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