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当地启动“九龙湿地公园修复提升工程”,先后投入4500万元,构建生态护坡、疏通水系堵点。与此同时,丽水将全市近76%的国土面积规划为生态优先保护空间,以“城在景中、景在城中”为导向,打造了南明湖、处州公园、两湖公园、人才科技公园等一批“城市绿肺”。
近年来,浙江各地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城市。
秋风渐起,这几天,不少丽水市民都会来到城区边上的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休闲游玩,露营、遛娃、拍照打卡,在绿意中尽享惬意时光。
丽水市民叶美翠:城区过来的也就十来分钟就到了,然后这边空气真的很好,全家人一起过来秋游都很合适的。
然而就在几年前,由于湿地海拔高于周边河流,枯水期水体流动性差,富营养化严重、蓝藻爆发,水质一度倒退至V类。
2021年,当地启动“九龙湿地公园修复提升工程”,先后投入4500万元,构建生态护坡、疏通水系堵点。与此同时,丽水将全市近76%的国土面积规划为生态优先保护空间,以“城在景中、景在城中”为导向,打造了南明湖、处州公园、两湖公园、人才科技公园等一批“城市绿肺”。
丽水市建设局副局长吴新立:在发展建设城市的同时,我们更是在美丽城市上下功夫,我们努力守护好山区城市发展底色,大力推进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让群众共享宜居成果。
据统计,我省城市公园数量居全国第2,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不断优化人居环境的同时,各地还积极探索将城市生态治理成果转化为丰富的共富场景。台州路桥区清理上百家废旧金属拆解作坊,打造起面积近万亩的花木城,形成集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产业链。湖州则以西山漾公园风貌样板区建设为契机,用水网和绿道串联起蝴蝶花海、文体中心等二十多个公共空间,并嵌入花漾咖啡驿、骑行驿站等一批消费场景。
湖州市建设局副局长王俊杰:聚焦重点片区、主要廊道,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努力实现“生产 生活 生态”三生融合、宜居宜业。
截至目前,浙江全省已累计开展716个城乡风貌区试点建设,发布首批48条、第二批55条共富风貌游线,让绿意盎然的美丽城市,成为百姓身边的幸福家园。
来源:中国蓝新闻